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在斯大林的默许下,越过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在斯大林的默许下,越过三八线,朝鲜半岛爆发内战,美国认为朝鲜发动这场战争是受苏联的指使,于是迅速作出反应,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进台湾海峡,7月7日,在苏联代表未到场的情况下,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介入战争,并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丹东被炸。在金日成求苏联未果的紧急情况下,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顶着重重压力组建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朝鲜战争结束。1954年,日内瓦会议也未能解决朝鲜和平统一的问题,南北双方从终点又回到起点,朝鲜战争使东北是各国重新组合,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战前美苏均势变或了苏、中、朝北方三角关系和美、韩、日南方三角同盟的对抗,出现了美苏冷战“大气候”下的“小气候”,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美苏冷战结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西欧冷战的标志“柏林墙”倒塌,德国终于实现了国家民族的统一。然而作为半岛分裂的标志“三八线”岿然未动。可见,朝鲜战争给南北朝鲜人民的伤害一时间还是难以消除的。

——摘编自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规模迅速扩大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的影响,

 

美苏“冷战”的升级;美国扶植南朝鲜政权;美国纠集“联合国军”介入;美国威胁中国国防安全,中国抗美援朝。 朝鲜半岛南北对峙局面固定;加剧了朝鲜半岛人民心理上的猜忌和隔阂;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政权,并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东北亚的政治格局;中美关系持续恶化;延缓了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剧了冷战气氛;苏联加强了对东欧诸国的控制;日本利用朝鲜战争的时机,迅速崛起等。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美国认为朝鲜发动这场战争是受苏联的指使”可归纳为美苏“冷战”的升级;根据材料“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介入战争”可归纳为美国纠集“联合国军”介入;根据材料“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丹东被炸…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顶着重重压力组建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可归纳为美国威胁中国国防安全,中国抗美援朝。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朝鲜战争使东北是各国重新组合,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战前美苏均势变或了苏、中、朝北方三角关系和美、韩、日南方三角同盟的对抗”“然而作为半岛分裂的标志‘三八线’岿然未动”“朝鲜战争给南北朝鲜人民的伤害一时间还是难以消除的”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朝鲜半岛、新中国、美苏、日本等几方面考虑,史论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解决本题的几个关键:1.审设问,明确设问“朝鲜战争规模迅速扩大的原因”、“朝鲜战争影响”;2.阅读材料和提出关键信息,如材料中的关键词“美国认为朝鲜发动这场战争是受苏联的指使” “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介入战争” “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丹东被炸…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顶着重重压力组建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3.联系所学知识,准确运用材料和课本语言;4.组织答案,按设问要标明答题项“原因”“影响”等,做到分点作答,语言表述准确。 整体分析:本题以朝鲜战争的材料作为切入点,考查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和世界形势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朝鲜战争作为“冷战”中的“热战”,对世界格局,尤其是对东北亚格局、中美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持续至今。要想充分把握朝鲜战争,必须把其放在世界大环境中考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圆肆

材料康熙统治后期一直准备立储之,但未对储君的人选表明态度。雍正继位后,吸取前朝建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切身经历了九龙夺嫡的痛苦,因此对皇位继承制度进行改革,创立了秘密建储制度。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上谕:“今联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祥慎,此时安可举行,然圣祖既将大事付托于联,联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或宜知之”。此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雍正帝用此方法将皇位传给皇四子弘历,这是秘密建储制的第一次成功运用,相对于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秘密建储制“择贤而立”的思想是很大的进步,皇帝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其思想、作为、素质等因素深深影响着国家的兴亡,历史上因“嫡长子继承制”继位的昏庸无能之辈导致国家衰亡的实例不少,加之乾隆帝在位时期的大作为,更显秘密建储制的优越性。此外,长子继承制意味看“公开立储”,这就很容易导致皇子与大臣结成党派,康熙时期形成的“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等党派,不利于政局的稳定,而秘密建储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党派之间的斗争。乾隆四十三年谕旨:“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储,最为良法美意,我世世子孙所当遵守而弗变者”,从而将秘密建储作为制度正式确立下来。

——摘编自单精《略论清朝中秘密建储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前期皇位继承制度改革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前期皇位继承制度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示意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

根据示意图,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又称“富室”“富家”“富户”,还可称“大姓”“望族”“豪族”“兼并之家”等。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作为一个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富民阶层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显著特征,即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富和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属于“民”的范畴。作为富民家庭,维持其家业不败,一是靠财富,二是靠文化教育。明代影响较大的富民大姓,大多是发迹于宋,壮大于元。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事手工业、商业的富户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起来。时人王世贞曾指出:“盖东南者,国根本也。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到了清代,富民阶层仍是社会上最具有影响力的阶层之一。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的状况。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18世纪的英国尽管存在严格的社会分层,但社会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英国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逐渐明确的集团,他们以自己的商业财富和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地位;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社会流动是英国社会整合的一种有形方式。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资金都是有条件的,受援助国须实行其建议的经济改革。从1980年起近20年时间里,菲律宾接受了其援助资金,却因降低关税壁垒、实施贸易自由化的措施导致外国商品蜂拥而至,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贫困更加普遍。这实质上反映了

A. 世界银行的影响力下降 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放缓

B. 世界经济中南北问题突出 D.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

 

查看答案

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A. 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D.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