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各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一般的基本规律。犹如一个...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各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一般的基本规律。犹如一个有机体,每个文明都会经历起源、成长、衰落和解体四个阶段。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郅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反之,如果不能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走向衰落和解体。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评析汤因比关于“挑战与应战”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论述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示例一:观点:赞成材料中关于文明的兴衰关键在于它能否成功应对挑战的观点。 说明:中国、日本、印度、美洲以及非洲等地区在古代都曾创造出了各自的文明。但近代以来,不同地区对西方殖民侵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从而导致不同的历史命运。中国、日本先后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情况下,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救亡运动,并且最终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民族独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不仅摆脱了民族危机,而且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中、日等国成功地应对了西方的挑战,文明得以延续。相反,美洲、非洲等地区面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应对不力,最终沦为殖民地,有的甚至遭受种族灭绝,文明发展中断,长期陷入经济落后与社会动荡。 上述地区的不同历史命运表明,文明兴衰的关键在于对挑战的应对程度。因此,材料中的观点是正确的 示例二:观点: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不是外部环境的挑战,而在于内部因素的影响。 说明:近代西欧文明的迅速崛起主要不在于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其内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历史上看,古希腊民主政治和古罗马法及其人文精神为近现代西方文明崛起奠定了基础。从经济上看,西欧的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以及新航路开辟和随之而来的海外殖民扩张与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两次工业革命更推动西欧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和西欧各国国力空前增强,从而确立了西欧对世界的控制。从政治上看,西欧各国通过各种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各种先进的代议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上看,西欧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弘扬人文主义和科学理性,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西欧文明发展的历史表明,文明兴盛的关键在于内部因素,而非外部环境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解决本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对这个观点是同意还是反对,然后给出自己的理由,注意要结合史实。如果你赞同这个观点,举出近代时期中国、日本的案例,例如两者先后进行变法图强最终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然后从反面举出拉美地区国家没有走向独立的反例,从正反两方面来证明观点,史实案例要尽可能的多举,孤证不立。最后再总结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孝经》开宗明义地说:“夫孝,德之本也。”从周代至春秋,孝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尊祖敬宗,另外还包含生育子女、传宗接代。春秋至战国之际,经过儒家的阐释发挥,“善事父母”最终成为“孝”的核心内容。孔子把孝的含义归纳为三:一是无违;二是能养;三是有敬。曾子绝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使之成为政治原则。而到了汉代,封建统治者则从实践上使其政治化,孝由此成为“以孝治天下”的工具。“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将本来规范血缘家庭的伦理范畴变成国家的政治哲学,严重地扭曲了孝的本义。在封建社会后期,竟得出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残酷结论,其精神实质已经背离了传统儒家的孝道原则。

——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

材料二要使现代人其正从感情上接受孝现念,就必须让孝德回归到家庭伦理的地位,仅仅作为—种子女对父母的爱,消解其在社会生活领城和政治领域中的影响。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生法已退为多层面生活之一,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孝德的修养亦非个体道德生活中的核心与全部。在当代,孝德与其他德目应该是并列的,共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今天,对父母的孝敬应该从现实出发,主要是重感情,重赡养,不应该追求繁琐的礼仪和不近人情的形式。尽管今天的孝行还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但是决不应该拘泥于规范,而应该以使父母安乐幸福和尊重老人的意愿为原则。

——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孝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社会孝德变化的原因,并筒要说明当今社会弘扬孝徳的意义。

 

查看答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来到。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下列作品与材料相同流派的是

A. 《战争与和平》    B. 《红楼梦》    C. 《悲惨世界》    D. 《等待戈多》

 

查看答案

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A. 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    B. 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C. 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 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

 

查看答案

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曾这样描述:“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而到该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为此,英国政府

A. 以行政权力的运用来取代自由贸易    B. 以殖民扩张和掠夺来转嫁国内危机

C. 以扩大城市规模来加快城市化进程    D. 以税收和济贫政策来实行福利调控

 

查看答案

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他将其制定的法律刻画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同时要求所有公民与官员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对此正确理解的是

A. 梭伦确立雅典居民平等公正原则    B. 梭伦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

C. 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的立法蓝本    D. 城邦法律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