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前,清政府处理涉外事务的机构主要是理藩院和礼部,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以处理外交事宜。该变化说明清政府
A. 天朝上国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B. 政治体制已具有近代化性质
C. 总理衙门取代了旧外交机构 D.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已经萌生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51名进士,全是南方人。朱元璋大怒,将主考官以下大小官员治罪,同年六月亲自廷试落第的举人,录取的61人均为北方人。之后逐渐形成分南北按比例录取的制度,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强化了文化专制 B. 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
C. 平衡了南北势力 D. 有利于科举制的公平和公正
汉末至唐代,婚姻受门阀制度影响极大,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宋代时,婚姻“不问阀阅”,士庶婚姻成为风俗。这一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源于
A. 等级观念的淡化 B. 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C. 理学思想的影响 D. 人口大量迁徙流动
“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是清代学者王鸣盛对汉代官制的论述,这说明汉代
A. 权力重心在中书 B. 三省已具雏形
C. 内外朝互相牵制 D. 皇权得到加强
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
A. 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 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C. 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D. 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