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天论》一文:“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据材料可知是荀子的
A. 天人相分的思想 B. 天行有常的思想
C. 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D. 唯心主义的思想
钱泳(1759—1844)在《履园丛话》提到“大凡种田者,必需亲自力作,方能有济,若雇工种田,不如不种,即主人明察,指使得宜,亦不可也。盖农之一事,算尽锱铢。每田一亩,丰收年岁不过收米一二石不等,试思佣人工食用度,而加之以钱漕差徭诸费,计每亩所值已去其半,余者无几。”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
A. 雇工种田成为普遍现象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农民雇工种田,自身转投商业 D. 农业经营仍以农民自耕为主
商周青铜器主要是纹饰多样的礼器和兵器,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当时兵器只有青铜兵器 B. 商周时不存在青铜农具
C. 用以沟通人与神的世界 D. 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有学者认为,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
A.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 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 囊括了三省的主要职权
《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A. 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 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
C. 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D. 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用在与时进化。”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如何认识孔子学说的地位?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其意图。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