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87年,刘铭传在台北大稻埕设立西学堂,聘请英国人布茂林、丹麦人辖制臣为学堂教习,讲授英法之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数、理化之学。另聘请汉教习两人教授中国经史文字,并兼任学生监督。西学堂首批招收64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刘铭传上书朝廷说:“冀各学生砥砺研磨,日臻可用。而台地现办机器、制造、煤矿、铁路,将来亦不患任使无才。”1886年,台北与大陆的海底电缆铺通,刘铭传遂于1890年设立电报学堂,聘请外国教习教授电报技术。刘铭传还曾经筹备建立日学堂,培养一批能阅读研究日本情报资料的人才,以防范日本入侵,但随着刘铭传的卸职,筹建日学堂的计划破产。
1890年,刘铭传在台北大坎抚垦局设立番学堂,课以汉文、算数,旁及官话、台语。起居礼仪悉仿汉制。每三日,导之出游,以与汉人晋接,消其顽犷之气,生其观感之心。刘铭传本人也常到学堂检查,对成绩优秀者以生员例给予“番秀寸”的称号,以示褒奖。
——摘编自胡海印《论刘铭传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台湾的影响》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教育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教育改革的影响。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以来一些国家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他们思想解放,创新多……当一个国家的重大科技发现超过了同期世界科技发现总数的25%时,可以把这个国家叫做“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而这个国家保持“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时间叫“科学兴隆期”……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发生了五次转移。首先是意大利,接下来转移到英国,法国,德国,再到后来,大约在20世纪的时候,转移到美国,美国一直保持到现在。
——摘编自汤浅光一(日本)《科学文化史年表》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花旗银行的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是一家服务于纽约商人的金融机构。1865年,该行取得美国政府第29号特许状,改为国民城市银行,其实质是改变了银行的属性,从成立之初的州特许银行改为国家特许银行。花旗银行管理推行一种“现款政策”,即要求银行总是保留有大量的现金储备,以保持足够的流动性,这在美国19世纪的经济混乱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期间,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因为在危机期间,花旗银行显示出是最安全的银行,所以,每次危机都是以其他银行的存款减少和花旗银行的存款增加为特征。1837年该行的总资产为170万美元,到1891年猛增至2.22亿美元,其总资产年增长率达到5.6%。19世纪末,洛克菲勒家族牢牢控制了该行,将它作为美孚石油系统的金融调度中心。随着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的发展,花旗银行的业务范围已扩展到了整个国家,已经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银行。20世纪初,花旗银行已在美国的其他州和海外开设分行,同时该行率先成立国际部。在1904年,该行又第一个推出旅行者支票。
——摘编自袁方《花旗帝国》等
材料二自1902年进驻中国以来,花旗银行作为美国在华推行金融特权的工具,除作为庚子赔款的收解银行外,通过美国政府支持的对华政治性贷款、修铁路借款、参与清政府币制改革、提供“振兴实业贷款”及其一般在华银行业务,赚取了巨额利润。20世纪80年代以来,花旗银行更多通过自身独立的业务活动及与中国金融机构、公司的合作获得发展。1984年花旗银行被允许在中国深圳重新设立办事处,1993年花旗银行成为首家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的外资银行。2002年,花旗成为中国首家外资银行在后WTO时代进入零售银行业务。2003年花旗银行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中国提供网上银行服务。花旗银行现已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0余个分支机构,约为二亿客户服务,包括个人、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服务。
——摘编自【美】戴维·莱因斯多夫等主编《美国第一花旗银行》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花旗银行的经营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科克报告指出,欧盟国家改革的根本障碍是“没有政治上的承诺和决心”,而欧盟又无力强制成员国执行改革。这反映出欧盟
A. 加强各国间合作任重道远 B. 要加强政治经济一体化
C. 各国间的合作仅浮于表面 D. 需创立区域合作新模式
据统计,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人均收入差距,1850年为5∶1;1900年为6∶1;1960年为10∶1;1970年为14∶1。而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贫国与富国的悬殊是有限的。这反映了
A. 落后国家无法赶超先进国家 B. 工业化改变了世界面貌
C. 东西方之间的发展差距不大 D. 各国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1688年,七位贵族领袖秘密策划,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来继承英国的王位。这样,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这反映了“光荣革命”
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 使国王“统而不治”
C. 实现了权力中心的转移 D. 建立了责任内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