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其依据不包括 A. ...

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其依据不包括

A.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结束了长期延续的封建制度

 

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A、B、C三项排除;辛亥革命并未结束封建制度,所以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两个关键:一是辛亥革命的意义,二是设问“不包括”,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A. 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

B. 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 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查看答案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 小农经济的衰退    B. 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 流民问题严重    D. 铁犁牛耕开始推广

 

查看答案

唐代科举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选官制度

A. 考生名望决定结果    B. 主要受制于门阀

C.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D.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由于倭寇对沿海地区的骚扰,明太祖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仅有的朝贡贸易不断赔本,以致郑和七下西洋之后停止。“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1567年隆庆开关,流入中国的白银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清初禁令未设,见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为断绝对郑成功等反清武装的物资供应,顺治帝实施禁海和迁海令(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这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1683年统一台湾后实施展界,第二年设江浙闽粤四省设海关,开关贸易。随着殖民者东来,1717年。清政府下令不许中国商船到欧洲人控制下的南洋地区进行贸易。1727年又明确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到广东的虎门和福建的厦门两处。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西洋商船只准在广东的虎门一处停泊贸易。1759年颁布《防范外夷条规》,建立“公行”由官方特许的商人垄断外贸。外国人来只准在每年的五月至十月间来广州做买卖,且必须经由公行办理,住“夷馆”内,期满必须离去。中国人不准向外商借贷资本。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清朝海外贸易的大门越开越小。

材料2: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材料三:1793年,乾隆帝在其《敕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迎接马戛尔尼使团的过程中,清朝政府始终关注的是觐见的礼节问题。而对使团携带的给中国皇帝大量珍贵的礼物,诸如天体运行仪、天文望远镜、地球仪、计时器、榴弹炮、毛瑟枪和连珠枪,一艘当时英国最先进、装备有110门重炮的军舰模型,当时代表最先进的科技产晶以及各种工艺品、反映欧洲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的绘画等毫无兴趣。马戛尔尼曾邀请清朝名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的卫队演习欧洲新式的器操法,不料福康安回答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

材料四:诚如顾炎武所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被迫转入走私和武装走私,并出现了一些大的海上武装走私集团。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一这真是一神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材料五: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向西方打开大门,但清政府仍然坚持闭关政策的作法,外国商品依然难以进入中国,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最终决定了清政府闭关政策的破产。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分洋人之利,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l)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实施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并分析其目的和影响。

(2)据材料四、五,谈谈你对晚清政府闭关与开关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立民在《中国法制史》中说:“先民劳动、生息、繁衍的这块大陆,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西南则是极其险峻的青藏高原。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还知之甚少。"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有要求“均平”的伦理文化,商业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时刻威胁小农社会均平、宁静、停滞的生活伦理。孔子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韩非子曰:“其商工之民,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对任何工商业,只要发现其稍有利可图,会收归官营,禁止私营,保证国家对资源垄断权。桑弘羊云:“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流放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泽之中,成奸伪之业,遂明党之权”。清朝雍正帝说:“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耕稼一人。

(1)据材料及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2)据教材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古代抑商的具体方式。

(3)探究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是有利还是有弊,或是利弊参半,还是不同时期各有利弊?

(4)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