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一工具,时人评价“用力少而见功多,百姓便之”,在当时它是
A. 用水力作动力的冶炼工具 B. 用水力作动力的交通工具
C. 用人力作动力的运输工具 D. 用畜力作动力的耕作工具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出汉朝
A. 实行冶铁官营 B. 开创了郡县制
C. 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D. 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
②专制主义制度的确立
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令入瞩目。请你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2)有人认为在图1反映的局势下,“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7世纪的新旧世界的剪影(局部)
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各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裁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晌。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