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年份 | 家数 | 资本(千元) |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
1914—1918 | 63 | 10658 | 荣宗敬、荣德生等 |
1919—1923 | 65 | 17627 |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三: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家建设”的举措,据材料数据说明其实施效果。
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蒸汽动力在交通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客观上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形成。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戊戌变法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