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加强
B.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C.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
D.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农业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世界领先。进入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变革,中国农业经历了一个凤凰涅槃的重生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农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小农经济受到了外来的冲击,这种冲击具体是指什么?对小农经济有何影响?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末,我国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别指出这两个时期的新确立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这种变化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西洋……宽广深邃,多雨而盐度很高,但是经过了人的探索才成为今天的样子——新旧世界之间的桥梁,东西贸易的高速通道。
——引自(美)房龙著,马晗、治梅译《房龙地理》
材料二:荷兰、英国部分历史事件表
国家 | 事件 |
荷兰 | 1602年建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亚洲贸易 |
17世纪控制了波罗的海和印度、美洲的贸易,荷兰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 |
17世纪中叶,在非洲、亚洲、美洲进行殖民扩张 | |
英国 | 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殖民扩张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
1600年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 | |
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 | |
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
材料三:两次工业革命部分科技成果图
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打开“东西贸易高速通道”的重大事件及其对世界经济交往的影响。
据材料二,概括客观上有助于世界市场发展的因素。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科技成果中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机械动力。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年份 | 家数 | 资本(千元) |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
1914—1918 | 63 | 10658 | 荣宗敬、荣德生等 |
1919—1923 | 65 | 17627 |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三: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家建设”的举措,据材料数据说明其实施效果。
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蒸汽动力在交通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客观上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