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以近对中国民主革命相关内容作为素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寄希望于英俄等国,体现了“以夷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相互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以夷制华”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体现了“以华制华”的思想。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查看答案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加强

B.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C.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

D.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查看答案

农业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世界领先。进入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变革,中国农业经历了一个凤凰涅槃的重生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农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小农经济受到了外来的冲击,这种冲击具体是指什么?对小农经济有何影响?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末,我国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别指出这两个时期的新确立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这种变化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西洋……宽广深邃,多雨而盐度很高,但是经过了人的探索才成为今天的样子——新旧世界之间的桥梁,东西贸易的高速通道。

——引自(美)房龙著,马晗、治梅译《房龙地理》

材料二:荷兰、英国部分历史事件表

国家

事件

 

荷兰

1602年建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亚洲贸易

17世纪控制了波罗的海和印度、美洲的贸易,荷兰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7世纪中叶,在非洲、亚洲、美洲进行殖民扩张

 

英国

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殖民扩张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1600年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

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

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材料三:两次工业革命部分科技成果图

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打开“东西贸易高速通道”的重大事件及其对世界经济交往的影响。

据材料二,概括客观上有助于世界市场发展的因素。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科技成果中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机械动力。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年份

家数

资本(千元)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1914—1918

63

10658

荣宗敬、荣德生等

1919—1923

65

17627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三: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家建设”的举措,据材料数据说明其实施效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