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 财产平均分配 B. 禁止土地买卖
C. 实行土地国有化 D. 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朝代 |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 ||
总面积 | 北方 | 南方 | ||
秦汉 | 117(全国) | 5.72 |
|
|
魏晋南北朝 | 122(北方),215(南方) | 3.85 | 1.925 | 1.925 |
隋唐 | 124(北方),328(南方) | 6.42 | 3.21 | 3.21 |
A. 北方农业经济的衰落 B. 南方农耕技术更先进
C. 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D.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 )
A.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 B.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D.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此其分事也。”这是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征的描述。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 )
A.“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
B.“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
C.“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
D.“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甘地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言论记录.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他提出,面时强大的敌人,斗争的唯一武器就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他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认识神的手段,甘地认为这是强者的武器。在印度这样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多样、种姓隔离和英国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的殖民地国家,“真理是神”实际上是把印度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众神归一”,用人民大众熟悉、了解的语言和形式,唤起人们在真理的旗帜下不分种族、宗教、教派、种姓团结起来,勇敢无畏地追求真理。这无疑是印度资产阶级借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吸引群众参加反英斗争的有效武器。同时因为它提倡非暴力,不仅适应了英国殖民统治下人民被剥夺了武装的权利,一直受宗教成见麻痹的现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披着议会民主制外衣、富于统治经验的殖民者接受;不仅能发动群众,又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很适合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既希望利用群众的反帝斗争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经济目标,又要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危及其自身利益的需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甘地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甘地主义的影晌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4年3月,在西姆拉会议上,英国代表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以秘密换文方式,擅自划定中印边界走向,即“麦克马洪线”它是英国殖民者与印度政府单方面对中、印边界的非法划线,遭到了国民党政府、西藏地方部门和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强烈反对。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西藏政府实行民主改革,却引起印度政府的不安与百般阻挠。1951年,印度趁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派印军大举向“麦线”推进。1954年,印度侵占了中印边界中段、西段约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959年3月,印度总理尼赫鲁向我国正式提出领土要求,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中国政府为了维护中印友好,对印度的武装侵犯和无理要求,一直采取克制、容忍的态度,为两国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作出不懈的努力。印度却认为中国的忍让是软弱可欺,而变本加厉地在边界制造事端。1959年10月,印军在东、西二段同时向我边防军发起猛烈炮击,我边防军只得奋起反击。经过两个阶段的反击战,中国边防军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为了和平解决两国边界争端,我边防军全面撤退到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我侧20公里以后地区。后来,我方将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俘虏等分批、分期地全部送还印度,博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印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冲突的结果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