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九州之内,田各有等,土各有产,山川阻隔,风气不同,凡物之种,各有所宜。”王祯在此强调的是
A. 农事安排要因地制宜 B. 农业生产要把握农时
C. 耕作技术影响产量高低 D. 土地肥力决定农作物产量
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
A. 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 B. 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
C. 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D.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 财产平均分配 B. 禁止土地买卖
C. 实行土地国有化 D. 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朝代 |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 ||
总面积 | 北方 | 南方 | ||
秦汉 | 117(全国) | 5.72 |
|
|
魏晋南北朝 | 122(北方),215(南方) | 3.85 | 1.925 | 1.925 |
隋唐 | 124(北方),328(南方) | 6.42 | 3.21 | 3.21 |
A. 北方农业经济的衰落 B. 南方农耕技术更先进
C. 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D.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 )
A.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 B.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D.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此其分事也。”这是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征的描述。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 )
A.“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
B.“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
C.“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
D.“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