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该统计表反映了
| 年代 | 案件总数 | 长工案件 | 短工案件 |
雍正 | 1721—1740 | 40 | 19 | 21 |
乾隆 | 1741—1760 | 81 | 37 | 44 |
| 1761—1780 | 93 | 43 | 50 |
| 1781—1800 | 131 | 48 | 83 |
嘉庆 | 1801—1820 | 283 | 107 | 176 |
A. 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B. 人地矛盾相对比较突出
C. 商品经济已发展迅速 D. 清朝租佃关系的产生
明朝政府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材料反映出
A.佃户人身地位有所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清朝专制程度弱于明朝
D.儒家传统思想受到破坏
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九州之内,田各有等,土各有产,山川阻隔,风气不同,凡物之种,各有所宜。”王祯在此强调的是
A. 农事安排要因地制宜 B. 农业生产要把握农时
C. 耕作技术影响产量高低 D. 土地肥力决定农作物产量
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
A. 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 B. 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
C. 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D.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 财产平均分配 B. 禁止土地买卖
C. 实行土地国有化 D. 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朝代 |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 ||
总面积 | 北方 | 南方 | ||
秦汉 | 117(全国) | 5.72 |
|
|
魏晋南北朝 | 122(北方),215(南方) | 3.85 | 1.925 | 1.925 |
隋唐 | 124(北方),328(南方) | 6.42 | 3.21 | 3.21 |
A. 北方农业经济的衰落 B. 南方农耕技术更先进
C. 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D.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