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历程。阅读材料,回...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洋务派官员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造成利益冲突,贪污成风。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绽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绽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民国时期两次全国工商会议内容摘要

北京政府的全国工商会议

(1912年11月)

南京国民政府的全国工商会议

(1930年11月)

口参酌中外工商习惯,速订商律,公司律。

口许民自由经营,并尽保护提倡之责。

口凡编辑中小学教科书,须提倡爱用国货的心理,以期普及。

口征求工商意见,厘订工商法规。

口斟酌工商现状,协谋改正关税,保护幼稚工业。

口创设中华国货展览会,以养成人民爱国货之习惯。

 

 

——摘编自徐建生《民国时期两次全国工商会议与经济政策》

据材料一概括洋务企业的特点,并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原因及特点。

据材料三归纳民国时期两次全国工商会议内容的相似之处。

 

特点:政府主导,学习西方技术和管理,具有垄断地位。 影响: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对民族工业有诱导和阻碍双重影响。 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特点: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相对发展缓慢,基础薄弱;分布不均衡。 相似:政府制订工商业法律法规;政府保护工商业发展;政府培养国民爱用国货意识。 【解析】特点:根据“洋务派官员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得出政府主导,根据“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得出,学习西方技术和管理,根据“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得出具有垄断地位。影响:联系所学洋务运动的影响回答。 外因: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特点:根据材料轻工业、重工业设厂数据得出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相对发展缓慢,基础薄弱;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附近和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均衡。 相似:根据“速订商律,公司律”“厘订工商法规”得出政府制订工商业法律法规;根据“许民自由经营,并尽保护提倡之责”“协谋改正关税,保护幼稚工业”得出政府保护工商业发展;根据“须提倡爱用国货的心理,以期普及”“创设中华国货展览会,以养成人民爱国货之习惯”得出政府培养国民爱用国货意识。 【名师点睛】 特点: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影响:联系所学洋务运动的影响,回答经济方面的影响即可。外因:抓住关键信息“1914-1918年”,回答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即可;特点:可从民族工业行业发展不均衡、分布不均衡方面分析。相似:根据材料会议内容,查找相似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近代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二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比例(%)

数量(万担)

比例(%)

内销

165.29

76.78

171.48

44.32

外销

50

23.22

215.44

55.68

产量

215.29

100

386.92

100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查看答案

明清之际是中国农耕经济的繁荣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广州从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从西太平洋进入中国的第一站。1757年,清朝政府宣布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将广州推上了中西贸易的枢纽地位。原本可以从上海、宁波、福州等地出口的货物,全都被限制在广州出口,大批的福建商人涌入广州成为“十三行”行商,清朝的“国有企业”总部也云集广州。尤其是在世界经济进入航海时代的时候,西方一度只知广州,不知广东。广州也就成了西方人眼中中国的象征。

据材料一,分析松江府“所出布匹,日以万计”的原因。

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根据材料三,概括广州成为中西贸易枢纽地位的原因。

 

查看答案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陆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A. 从经济方面为抗日战争做了准备    B. 奠定了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C. 提高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D. 打破了我国工业的合理布局

 

查看答案

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 

A.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 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C. 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D. 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查看答案

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 教育救国    B. 实业救国

C. 变法图强    D. 罪责政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