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自二战之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悲剧使得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历史的...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自二战之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悲剧使得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历史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摘编自【美】迈克尔·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材料二1970年,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跪下谢罪,世界为之动容。1995年,科尔总理又跪在以色列一座纪念碑前,重申德国的赎罪,后来又倡议成立“赎罪委员会”。1996年,德国政府将每年的1月27日(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日)定为纳粹受害者哀悼日。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哀悼大屠杀中遇难犹太人的中心地。

——摘自颜晓峰《对历史的反思:德国与日本的不同态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为什么会认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却非写不可?据材料一,指出“雏菊花在怒放”这一细节描写的象征意义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2)据材料二,指出德国对二战中法西斯所犯滔天罪行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避免奥斯维辛集中营悲剧重演的认识。

 

(1)意图:强调法西斯犯下的罪行;出于记者职业的使命感;告慰遇难者的在天之灵。 象征意义:自由与光明之花必将灿烂地开放。 情感: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思;百倍珍惜今天的自由与幸福。 (2)态度:时时铭记;深刻反思。 认识;永远牢记法西斯的罪恶;警惕法西斯幽灵的复活。 【解析】(1)由材料“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和“雏菊花在怒放”,可见,作者为什么会认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却非写不可的理由是:强调法西斯犯下的罪行;出于记者职业的使命感;告慰遇难者的在天之灵。而雏菊花的象征意义在于:自由与光明之花必将灿烂地开放。表达了对遇难者的哀思;百倍珍惜今天的自由与幸福。 (2)由材料“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跪下谢罪,世界为之动容。”体现了德国对二战中法西斯所犯滔天罪行的态度:时时铭记;深刻反思。而要避免奥斯维辛集中营悲剧重演,既要永远牢记法西斯的罪恶,又要警惕法西斯幽灵的复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三星堆遗址的惊世发现集中反映了巴蜀文明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从早期城市的“磁体”和“容器”两大功能来看,三星堆古城可以成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的各支蜀文化的“兼容器”。三星堆文化所包含的四期文化层似应是历代蜀文化最早汇集的结穴处和时代性文化积淀的结果。在三星堆祭祀坑的龙虎尊等器物内出土了海贝4600枚,这应该是古代闭塞的“天府之国”同南海交通的明证,也不排除是殷商文化南进与商品交换的影响。

——摘编自谭继和《三星堆文化与古蜀文明》

材料二西亚地区出土的大型雕像,多发现于宗庙祭祀场所(如神庙或露天的神庙广场),这与我国三星堆遗址的情况相似。这些雕像造型特点、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也与三星堆铜像相似,在西亚地区也有雕像上覆盖金面罩、金箔的传统,古代西亚与三星堆类似的“神树”或“神柱”也时有发现。苏美尔人的神庙总是占据着城市中主要位置,也与三星堆古城情况相近。

——摘编自敖天照《三星堆蜀都源流再探》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认识三星堆文化的?据材料一,指出这些认识的研究视角。

(2)据材料二,指出三星堆文化与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星堆文化的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拿破仑曾预言:在人类的记忆里,他的文治将比武功更为光辉灿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89年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已被无休止的动荡弄得筋疲力尽,法兰西需要力量。这个时候,雾月政变发生了。拿破仑执政不久,指定四位法律专家负责起草民法。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人的民法典》。该法典处处为资产阶级利益设想,首先关心的是确保其财产所有权。这部法典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到什么地方,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

——摘编自李宏图《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反法联盟各国都称呼拿破仑为“革命之子”,因为他一如往日排斥波旁皇族。在拿破仑所征服的土地上,他结束了封建制度,终止了教会对人们生活的控制,引进了法典及几丝启蒙运动的光芒。然而,他把嫁妆送给了这些国家以后,随后又送入了他任命的新王。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得以上台的有利因素。据材料一,分析《法国人的民法典》颁布的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作为“革命之子”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为称霸欧洲采取的主要军事行动。

(3)拿破仑对他的文治武功作了自我评价。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拿破仑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的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於“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

——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

材料二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据材料二,阐释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出现于西欧国家,迄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俾斯麦在1881年时就看到,光用“鞭子政策”对付工人是很难奏效的,需要辅以“糖果政策”改善工人处境。80年代初,德国规定6天工作制,按时给工人支付货币工资。1889年颁布残度和老年保险法,保险费由国家、雇主和工人缴纳。到l900年,领社会保险费的人数达500万人。俾斯麦的社会立法开资本主又国家之先河,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摘偏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大危机促使美国政府致力于社会保障事业。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劝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从1950年至1980年,联邦政府用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每年平均递增11.8%。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三2O世纪8O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有:把与社会福利有关的部分资产,如医院等出售给私人或私营部门;将某些社会福利项目的出资与管理责任交给私人组织;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看国家责任的减弱,如通过对地方政府履行职责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审计、检查和评估等措施强化对它们的约束与控制。

——摘编自闵凡祥《国家与社会:英国福利观念的变迁与撒切尔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推出社会保障制度的时代背景。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做法。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撒切尔政府改革社会福利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科,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方社会福利建设中的政府责任”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息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昙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这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这动》

材料三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代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郎、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