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现在有可能同意朝鲜同志...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现在有可能同意朝鲜同志的军事计划。

——斯大林致毛泽东电1950.5

材料二

朝鲜战争爆发后,葛罗米柯曾向斯大林建议,苏联代表应于6月底返回联合国安理会,以便在那里使用否决权反对联合国做出不利于北朝鲜的决议,但斯大林拒绝了这个建议。

——《解开朝鲜战争之谜:十年对朝鲜冲突的政治分析》罗斯玛丽·福特

材料三

尚无迹象表明苏联打算支援北朝鲜,远东苏军也没什么动静。

——《美国对外关系事件》1950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认为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对朝鲜战争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变化:美苏冷战加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阵营壮大;苏联核弹爆炸成功,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态度:企图置身事外(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影响:美国能够以联合国的名义介入朝鲜战争;使朝鲜战争由朝鲜半岛的内战变为局部性的国际战争;使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并迫使中国出兵朝鲜。 【解析】本题考查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的态度及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斯大林认为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根据时间信息“1950年5月”,联系所学,可以看出是冷战加剧、新中国的成立和苏联核弹爆炸成功等重大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 (2)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的态度,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但斯大林拒绝了这个建议”“远东苏军也没什么动静”等信息分析得出。这种态度对朝鲜战争局势产生的影响,应当联系教材所学,从当时美国介入朝鲜战争后导致规模扩大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点睛:本大题的两小题均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比如第一小题涉及到的当时的国际形势,材料中没有反映,只能根据时间信息指向的教材内容来回答。第二小题中苏联态度对朝鲜战争产生的影响,材料同样没有明确,必须联系教材中朝鲜战争的有关内容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周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府工匠世代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明代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必须定期到官府作坊服役,在政治上社会地位低下。明代民户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匠户最为卑贱。其中“匠”世代不能转业脱籍,不得做官。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一四八五年),发布了班匠以银代役的法令,根据法令,凡愿出银者可以出银代役,不愿者仍旧当班,这是双轨并行的办法。清王朝建立后,于顺治二年就下令废除匠籍。班匠制度废除后,官营手工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工匠和一般工匠,致使官营手工业逐渐趋于衰落。

——转引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匠籍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分析清朝废除匠籍制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20世纪是个极端的年代,“这个世纪激起了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美好的设想”。他创造性的提出“短促20世纪(1914—1991)”的概念,并把它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大灾难时期(1914—1945)、黄金年代(1947—1973)和“天崩地裂”时期(70年代初期以后到90年代初)。

英国哲学家伯林:“我的一生——我一定得这么说一句——历经20世纪,却不曾遭逢个人苦难。然而在我的记忆之中,它却是西方史上最可怕的一个世纪。”

西班牙人类学家巴诺哈:“在一个人的个人经历——安安静静地生、幼、老、死,走过一生,没有任何重大冒险患难——与20世纪的真实事迹……人类经历的种种恐怖事件之间,有着极为强烈显著的矛盾对比。”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9世纪大西洋两岸贸易图

材料二

从19世纪初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棉花退居次要位置,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东西。鸦片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正好这一时期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进口棉花,印度棉花于是大量运至英国。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最清晰简洁的路线图是:英国将印度的鸦片出口到中国,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到本国,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到印度。这个路线图的要点是,每个环节都由英国人控制。

——仲为民《茶叶与贸易:19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15-19世纪大西洋两岸贸易和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的异同。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查看答案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A. 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 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

C. 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    D. 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

 

查看答案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留下一串闪亮的人名: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霍布斯、牛顿、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A. 反对专制追求共和制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B. 他们为人类社会提出的理想已经实现

C. 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是思想家产生的前提

D. 理性与科学是他们对抗神学与君权的武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