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和路易十五的时代,是属于两个国家的不同文明发...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和路易十五的时代,是属于两个国家的不同文明发展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可以想象有多么热烈。那个时代,洛可可温婉华丽的时尚渗透于法国各个角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使中国人认识到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将全新的观念带入了中国,而画师郎世宁更是留在中国服侍了三代皇帝,创造出了中西合璧的新画法。而远在法国的布歇也在绘画中加入了中国风情,然而布歇笔下的中国元素却并非真实的中国风情,他所表现的美丽的充满爱情感性的世界,布歇其实并未到过中国,他们笔下的场景都只是洛可可画家们对异城风情的向往与想象。那时的艺术作品还只是东西方文化的简单拼凑和泥合,是梦幻的,是似是而昨的,是虚构的。那时的中西文化可以算是-种误读,因为距离遥远,极少数人来往于中西交流,种种限制导致中西方对彼此的认识不足,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惊奇、冲突和再认识,但仍然是中西文化在相互交流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摘编自《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之<东西对望>观后感》

材料二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与西方的接触而全方位渗透入西方文化,甚至影响过西方文化的走向。中国文化曾深刻影响西方文化,其影响有的甚至大于西方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这里讨论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取广义,主要谈谈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西方的广泛影响。中国文化长期充满自信,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

——摘编自《<东西对望>观后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当时中西交流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西方的广泛影响”,并分析中国近代以来文化自卑的原因。

(3)综上所述,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1)中国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宗教改革。 (2)影响:物质文明方面,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对欧洲的影响举世公认;精神文明方面,儒家、道家等的思想理论,一直影响着西方思想界,文学艺术的影响力尤为显著。 原因:历史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借“坚船利炮”侵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式微。现实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西方文化作为强势文化对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 (3)加强中外交流,取长补短;增强文化自信;……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促成当时中西交流的因素主要考虑来往的途径及目的。从途径来看早期交流主要靠丝绸之路;之后新航路开辟中西交流开始增多。从目的上来看来华的主要是耶稣会的传教士。因为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为了争夺信众,大量传教士赴华传教。 (2)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运用及语言组织能力。第一小问影响:物质文明方面,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大量商品传入西方。比如茶叶、丝绸、瓷器等。精神文明方面,古代中国优秀的思想也相继传入欧洲,如儒家、道家等各种思想理念。一直影响西方思想界。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在于西方文化的较量中我们处于弱势地位;经历坚船利炮后的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等。 (3)认识可以从材料中来文化本不存在高下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文化的交流融合有利于文化的传承;面对强势文化我们应该取长补短,不断适应形势等都可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世界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碍了国际关系的程度。“经济民族主义”体现在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 “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C. 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    D. 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

 

查看答案

“最后,这一新政府并不是被人推翻了,而是像沙皇专制政权在3月时那样孤立无助地崩溃了。”得出这一结论主要缘于

A. 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B. 新政府没有让人民得到和平与土地

C. 军队忙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俄国全部政权已归属苏维埃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其意在

A. 实行间接的民主制度    B. 批评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

C. 缩减雅典公民的人数    D. 确定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查看答案

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是特区实现“良政善治”的根本原因,是特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

A. 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

C. 原殖民国家势力必须退出特区    D. 特区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权利

 

查看答案

读下图,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的推动

C. 产业结构的优化    D. 市场需求量的扩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