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有一位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A. 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
B. 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
C. 《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D. 中国民主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
下面是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反映出
年份 | 占工厂总数比例 |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 占工人总数比例 |
1937年 | 16% | 4.4% | 7.3% |
1942年 | 58% | 78% | 49% |
A. 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 B. 官僚资本的壮大
C. 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 D. 民营工业的发展
下图内容体现了中共不同时期的“三农政策”。其变革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农民阶级的愿望
C.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D.共产国际的要求
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以下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
A. 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B. 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C. 《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
D. 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
A.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B. 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
C. 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
D. 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
清代《京都风俗志》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礼毕散场之后,众人将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这反映出
A. 养殖业得到重视 B. 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C. 小农经济的形成 D. 生产方式影响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