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抗马歇尔计划,防止东欧国家的离心倾向,加强苏联与东欧各国的经济联系,1949年“经互会”成立。1967年,为加强西欧经济联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成功建立“欧洲共同体”。这表明
A. 两大阵营在政治领域对抗激烈 B. 政治局势造成世界市场的分裂
C. 两极格局形成冷战进入高潮期 D. 经济全球化趋势冲击美苏霸权
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从此段言论可以看出:
A. 两国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B. 两国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
C. 两国政体的实质不同 D. 都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法规定,在期限到来之前,除期限为债权人的利益而设立的外,债权人不得诉请对方履行义务,否则就将因“先期索债”而败诉。除此之外,债权人还会因“一事不再理”的原则而丧失了在期满后对位务人再追索的权利。材料中罗马法的规定
A. 强调契约关系对双方的约束性 B. 体现程序繁琐且缺少灵活变通
C. 强调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特点 D. 反映公民范围扩大的利益需求
伊拉斯谟经常嘲笑经院哲学家,攻击教会的陋习和教士的无知、懒惰和生活上的道德败坏,但他从未怀疑过罗马天主教会的本质和原则。从材料可知当时的人文主义者
A. 宣扬人文主义 B. 否定教会神学 C. 反对教会腐败 D. 攻击封建专制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在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生产的前提下,重视农业和轻工业协调发展的思想。这一观点
A. 成为中国“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B. 与苏联的政局变动密切相关
C. 使得重工业优先战略受到冲击 D. 推动了农业集体化高潮到来
顾頡刚在《中华民族是一个》中说:“日本人在暹罗宣传桂、滇为掸族故居,而鼓动其收复失地。某国人又在缅甸拉拢国界内之土司,近更收纳华工,志不在小。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决不能滋用‘民族’二字以召分裂之祸。”这说明在抗战时期
A. 中国存在严重的分裂主义 B. 激活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C. 具有浓厚的民族消沉现象 D. 日本极力行颠覆破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