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孝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都论述过人口问题,并成为中国古代各种人口思想的主要渊源。在地广人稀、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主张人口增殖始终是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

——摘编自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充》

材料二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祖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林非子·五蠹》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韩非子对当时社会“人口增殖”主流思想持何态度?其主要理由是什么?

材料三

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的主要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的变化早15世纪开始枕悄悄的进行着……

一一摘编自陈乐民等《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三中所说“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就悄悄的进行着”,这与哪一历史大事有关?它对当时英国人口流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1958年马寅初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北京大学校长和人,委职务也被一撮到底。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1980年新《婚姻法》增加了马寅初二十多年前提出的“晚婚晚育”,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摘编自彭华《马寅初全传》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马寅初评价的变化及其原因。

综上,你认为影响人口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态度:反对。 理由:人口增长过多易导致社会纷争和动荡。 大事:圈地运动。 影响:促成美国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流动。 变化:由批判、否定变为肯定、称赞。 原因:文革结束后对“左”倾错误的纠正;人口膨胀问题突出。 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政策、思想观念等。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在地广人稀、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主张人口增殖始终是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可知主张人口增殖;材料二“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祖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可知韩非子反对“人口增殖”,理由根据材料可知人口增长过多易导致社会纷争和动荡。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十五世纪就悄悄地进行着”可知是“圈地运动”,给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和资本,促使英国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流动。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被扣上‘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北京大学校长和人大常委职务也被一撤到底”、“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可知对马寅初评价由批判、否定变为肯定、称赞。关于变化的原因可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作答。 (4)本问是开放性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关于影响人口问题的因素可以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政策、思想观念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祖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十五世纪就悄悄地进行着” 被扣上‘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北京大学校长和人大常委职务也被一撤到底”、“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韩非子的主张、英国工业革命、新中国的人口政策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两则观点都

A. 反对脱离经济背景讨论政治    B. 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政治

C. 认同历史人物影响历史进程    D. 认可社会环境影响历史人物

 

查看答案

粉碎“四人帮”时,胡耀邦提出了自己的治国建议:“我以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针对当时的国情,该主张主要侧重于

A. 拥护邓小平的领导    B. 拨乱反正,顺应民心

C.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府先后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订了条约,相互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做法

A. 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    B. 削弱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

C. 扩大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D. 反映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查看答案

1934年1月31日,罗斯福总统发表公告说,美元的价值已降到59.6美分,政府收购黄金的价格定为每盎司35美元。美国政府采取这种措施有利于

A. 争夺国际市场    B. 掌握国际金融特权

C. 促进工业复兴    D. 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该材料主要表明

A. 辛亥革命完全失败    B. 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C. 中国民众精神麻木    D. 救亡图存大势所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