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 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
C. 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 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其中20世纪九十年代建交国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 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 重视周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C. 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
下图反映了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C. 五年计划的推动
D. 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认为:“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便成了第一等重要的问题……不仅是广东作军事的准备,更要在广东以外北伐路线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隶等省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特别是农民的组织……中国的潮流已渐由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而近于开始准备武装群众的时期。”根据上述材料,对北伐战争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广东国民政府的军事行动 B.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 D. 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A. 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B. 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
C. 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D. 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
1881年起,清政府逐步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认识,认识到“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开始有筹划地修建铁路。这说明
A.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B. 近代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C. 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D. 帝国主义侵华深入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