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张居正,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在任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果决改革措施。首先在政治上,整饬吏治,推行考成法,严格奖罚,主张唯贤是用。在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使明政府的岁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役银由原来依户、丁征收改为以丁、田分担,使无田或少田的人减轻了负担,而且多占田者多交税,对当时盛行的土地兼并多少起到抑制作用。农民可以出钱代役,力差由官府雇人承担,这样就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减弱,负担相应减轻,比较容易离开土地,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些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改革措施,使朝政为之一新。由于这些改革触动了不少权贵的利益,因而招致了顽固守旧派的竭力反对。张居正死后,改革措施便遭到了破坏。
(1)根据材料,归纳一条鞭法的实行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指出张居正改革为何先从整饬吏治入手?应如何看待张居正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二十世纪初,从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两种见解都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论析历史分期。
问题:评述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它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太宗控制尚书省的原因,并概括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2)17世纪晚期,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649-1832年中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下面两图反映的是19世纪法国在文学与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 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B. 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愤懑与失望
C. 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D. 科技发展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
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指出,罗斯福新政“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它没有找出一条保护没有这种发言人的人民的道路,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新政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B. 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 新政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 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德意志帝国以普鲁士王国为核心,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的,宪法规定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容克资产阶级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享有特权。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 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 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D. 容克和将军享有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