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A. 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 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 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濬,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反映了明朝手工业
A.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B.纺织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
C.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D.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
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该规定反映出宋代
A. 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B. 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 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 D. 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
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
A. 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B. 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C. 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 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
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C.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隐患
D.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