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残...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残,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材料一反映了儒家怎样的价值观?

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使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通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杨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2)依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

(3)综上,比较早期儒家和朱熹关于人欲的思想。

 

(1)富贵应取之有道,安贫乐道。(追求道义,不贪恋富贵。) (2)进步之处: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张力行,具有务实精神;肯定人的正常欲望,反对奢糜之风。 背景:南宋统治阶级的道德败坏、奢侈无度;商业繁荣,市民追求享乐;受佛道思想的影响 (3)相同点:两者都肯定正当的人欲。 不同点:前者强调在人欲应符合道义,后者指出人欲应符合天理(公道与良知)。 【解析】(1)根据“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可得出富贵应取之有道,安贫乐道。 (2)进步之处:由“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 “格物致知”,概括回答;背景:根据“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当时朝野上下普通信奉佛教禅宗思想”,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对市民生活影响概括得出。 (3)相同点:根据早期儒家和朱熹关于人欲的思想概括出相同点:都肯定正当的人欲;不同点:根据“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存天理,灭人欲”概括出不同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 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 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 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查看答案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其他思想主张有

A.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 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

C. 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D. 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这表明他

A. 主张不断认识自我    B. 追求理性的价值

C. 倡导提高生活质量    D. 强调生命的意义

 

查看答案

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这一规定实质上说明《十二铜表法》(    )

A. 保护私有财产    B. 是一部野蛮的习惯法

C. 内容相当广泛    D. 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查看答案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就会想起那些缔造这个帝国的人们。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就像为她的节日所能奉献的最美好的礼物。”材料中伯利克里强调的是

A.平民政体      B.公民意识       C.法律至上       D.权力制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