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平民信徒心中。……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该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心学是如何继承发展儒家学说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提出的相似背景,指出两种思想的相通之处和不同之处。

 

(1)继承: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孟子的人性本善说;重视道德修养;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发展:与朱熹理学相比:否定了“格物致知”,主张内心反省(由他律变自律);与陆九渊心学相比:在发明本心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 (2)背景: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面临严重社会危机;传统思想束缚发展。 相通之处: 重视个体的主体作用;挑战正统思想(挑战权威);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具有平等观念;方法上由繁琐转变为简约,被动转为主动。 不同之处: 王阳明的思想本质从属儒家思想范畴,为封建统治服务;马丁•路德的思想本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要求,为资本主义发展服务;王阳明思想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在当时影响有限,马丁•路德的思想推动了西方近代社会转型。 【解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应该从继承和发展两个角度来分析。继承:由材料一中的“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人人皆有良知”可以看出他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孟子的人性本善说;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一脉相承的地方为重视道德修养,王阳明同样继承了;陆九渊最先提出了心学思想,这成为王阳明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发展:与朱熹理学相比:结合材料一中的“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和程朱理学的相关内容可知,王阳明否定了“格物致知”,主张内心反省(由他律变自律);与陆九渊心学相比:陆九渊提出了“发明本心”,在此基础上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这就是发展。 (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背景:由材料一中的“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和材料二中的“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以得出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由材料一中的“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和材料二中的“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可以得出面临严重社会危机;由材料一中的“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和材料二中的“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可以得出传统思想束缚发展。相通之处:由材料二中的“人人皆僧侣”、“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和材料一中的“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可以看出两者都重视个体的主体作用、具有平等观念;由材料一中的“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和材料二中的“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可以得出挑战正统思想(挑战权威);根据王阳明心学和马丁•路德的主张可以得出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和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可以得出,两者在方法上都由繁琐转变为简约,被动转为主动。不同之处:这需要从两者思想主张的本质和对当时社会影响角度分析即可。前者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王阳明的思想本质从属儒家思想范畴,为封建统治服务;马丁•路德的思想本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要求,为资本主义发展服务;后者从材料二中的“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该改革运动”可以得出王阳明思想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在当时影响有限,马丁•路德的思想推动了西方近代社会转型。 点睛:比较的学习方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查,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在我们的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相似的概念或者事件,通过比较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尤其是在复习时,更应该提倡用比较的方法来复习相关基础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一题,讲王阳明的思想与中国之前的儒家思想进行纵向比较,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进行横向比较,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为武器的图书》中记载:“1944年6月6日,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几天后,美国将无数箱图书运抵诺曼底,发往法国各地书店。随后,数以万计的美国图书陆续到达,发往整个欧洲。”美国运输图书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张美国意识形态和文化影响力    B. 争夺原德占区的图书市场份额

C. 为击败德国法西斯提供思想武器    D. 为盟军前线将士提供文化休闲

 

查看答案

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到1932年时,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同时期在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3个大型钢铁厂,在美国援助下建立了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这表明苏联

A. 持续实行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    B. 对待西方采取了和平共处原则

C. 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发展工业    D. 经济建设依赖于西方国家援助

 

查看答案

卢梭曾经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良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说明卢梭

A. 带有浪漫主义的倾向    B. 彻底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 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 科学地诠释了启蒙运动思想

 

查看答案

1906年颁布的《国家根本大法》规定:“整个俄罗斯国家的行政权全部归属沙皇”,“任何新的法律,未经国务会议和国家杜马的批准不得产生,未经沙皇批准不得生效”,同时删去“全俄罗斯皇帝是无限专制的君主”条文中的“无限”一词。这说明俄罗斯

A. 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衡    B. 逐步走上宪政道路

C. 封建统治秩序进一步强化    D. 实行绝对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下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了缓和    B. 日本是中美的共同敌人

C. 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    D. 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破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