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尚希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窥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寮以众,资费日金。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帝观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隋书·杨尚希传》
材料二隋文帝采纳杨尚希的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了一批冗员。607年隋炀帝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相应也降低了地方官的品级。隋代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州县佐吏三年必须更换,不得连任,须用别郡人,使地方豪强不得把持本地政务。地方官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汇报工作),称为“朝集”,中央也经常派遣使者巡查地方政绩。
——摘编自朱绍候《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作用。
同样是从耶稣会教士那里获得关于中国的资料,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笔下的中国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这里,官府的意见从来具有法律的力量……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等
……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平民信徒心中。……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该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心学是如何继承发展儒家学说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提出的相似背景,指出两种思想的相通之处和不同之处。
《作为武器的图书》中记载:“1944年6月6日,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几天后,美国将无数箱图书运抵诺曼底,发往法国各地书店。随后,数以万计的美国图书陆续到达,发往整个欧洲。”美国运输图书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张美国意识形态和文化影响力 B. 争夺原德占区的图书市场份额
C. 为击败德国法西斯提供思想武器 D. 为盟军前线将士提供文化休闲
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到1932年时,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同时期在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3个大型钢铁厂,在美国援助下建立了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这表明苏联
A. 持续实行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 B. 对待西方采取了和平共处原则
C. 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发展工业 D. 经济建设依赖于西方国家援助
卢梭曾经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良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说明卢梭
A. 带有浪漫主义的倾向 B. 彻底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 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 科学地诠释了启蒙运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