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现代艺术的...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追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为自己的风格,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和谐和统一。其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他的作品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他的艺术历程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毕加索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毕加索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1)多种艺术手法完美结合;造型手段丰富,注重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体现出崇尚自由的个性;风格丰富多变。 (2)19世纪中期起,资本主义在全球的进一步扩张,世界各地联系空前加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文学艺术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寻求新的发展。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大大调整,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迅速变化。 【解析】(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材料中的“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和谐和统一”、“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等信息分别可以得出多种艺术手法完美结合;造型手段丰富,注重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体现出崇尚自由的个性;风格丰富多变。 (2)历史背景:题目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首先要确定毕加索艺术生涯所处的时代,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与毕加索的画作分析背景即可。其所处的时代可以根据材料中毕加索画作的艺术历程“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和所学的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可以推论出其艺术生涯大约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中期这段时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起,资本主义在全球的进一步扩张,世界各地联系空前加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文学艺术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寻求新的发展。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大大调整,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迅速变化。这些都是毕加索画作出现上述风格的历史背景。 点睛:选修模块的考题一般都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根据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相关分析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所以一般情况下,考查内容均不是选修课本上的基本史实。这就需要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相关时空范围的必修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迁移过来回答有关问题。当然,也有部分问题是通过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的。总之,选修的题目需要活学活用,没有选修教材的知识作为依托,考查内容和形式有很大的自由度。这一点需引起考生的关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条约

《开罗宣言》

《旧金山和约》

主要内容

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剥夺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地区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攫取的中国的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南沙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和要求;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备注

在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后,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

1951年9月8日美、英等46国与日本在美国旧金山签订。中国、朝鲜没有受到邀请参加旧金山会议,印度、缅甸拒绝参加,苏联、波兰、捷克没有签字,中国政府声明此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开罗宣言》和《旧金山和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签订《旧金山和约》的背景并指出其对日本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尚希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窥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寮以众,资费日金。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帝观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隋书·杨尚希传》

材料二隋文帝采纳杨尚希的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了一批冗员。607年隋炀帝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相应也降低了地方官的品级。隋代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州县佐吏三年必须更换,不得连任,须用别郡人,使地方豪强不得把持本地政务。地方官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汇报工作),称为“朝集”,中央也经常派遣使者巡查地方政绩。

——摘编自朱绍候《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同样是从耶稣会教士那里获得关于中国的资料,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笔下的中国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这里,官府的意见从来具有法律的力量……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等

……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平民信徒心中。……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该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心学是如何继承发展儒家学说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提出的相似背景,指出两种思想的相通之处和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作为武器的图书》中记载:“1944年6月6日,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几天后,美国将无数箱图书运抵诺曼底,发往法国各地书店。随后,数以万计的美国图书陆续到达,发往整个欧洲。”美国运输图书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张美国意识形态和文化影响力    B. 争夺原德占区的图书市场份额

C. 为击败德国法西斯提供思想武器    D. 为盟军前线将士提供文化休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