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从行外买进的商品,如果不通过行商此无法外销。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
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皇家的重要财源。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入粤海关的船舶附加税为3%,雍正六年(1728年)增加到10%。“咸丰六年(1856年),亚罗船期事起,英军再攻广州,居民愤慨外人频年横暴,不问黑白,烧夷馆,洋行被殃及”,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
——摘编自王询等《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
材料二1602年,荷兰议会颁布了荷兰东印度会司的“公司成立特许章程”。根据特许章程,东印度公司被授予从荷兰到好望角以东以及经由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章程明确规定了工作分配,如造船、装备和这回货物的贬卖等。阿姆斯特丹商部负责一半,泽兰商部负责四分之一。这既是“业务份额”的划分,也是“股份”或权利比例的分配。行使公司管理权力的董事席位也大致按此比例分配。荷兰东印度公司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是从事海外贸易,攫取商业利润的时期,其途径是贱买贵卖;二是侵占殖民地实行赋税掠夺的时期,其方法是占据广大的领土,直接的掠夺。荷兰及其东印度公司的权威建立在商业霸权之上,但是以贸易为灵魂、脱离工业生产的荷兰成为工业革命浪潮中的落伍者,最终东印度公司一度拥有的繁华岁月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
一一据仲继银《荷兰东印度公司》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十三行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职能,并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广州十三行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1888一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分化 B. 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
C. 马歇尔计划侧重政治领域 D. 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
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
A. 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 有助于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
C. 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D. 易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根据相关规定,于2016年7月13日在内阁议会最后一次出席首相问答环节后,前往白金汉宫向英国女王伊国莎白二世递交辞呈。该现象表明英国
A. 责任内阁制已形同虚设 B. 国王有任免首相的决定权
C. 首相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D. 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
1805年,德国法学家胡果依据罗马法已经阐明的权利主体和各种“适法行为”的必备条件、原则概括出法律行为的概念,这成为现代民法学最普遍遵循的概念。据此可知
A. 现代民法以罗马法为主体内容 B. 罗马法中的民法仍被沿用
C. 罗马法中部分理念得以传承 D. 现代民法学之源在于罗马法
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这说明
A. 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 B. 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
C. 美国对华的冷战思维在加强 D. 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