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

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

A. 背景相同    B. 内容相同    C. 对象不同    D. 目的相同

 

D 【解析】明代、清代统治者的分封方法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统治,故D正确;从材料看出两种分封的内容不同、对象相同,故BC错误;根据所学判断,两种分封的背景不同,A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朝设立了“三风十愆”罪,是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畋(打猎);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之称)、比顽童(愚钝无知的人),合而为十愆。”这说明

A. 商朝官吏腐败现象非常普遍    B. 商朝统治者推行以德治国

C. 商朝重视培育良好社会风气    D. 政府对百姓加强教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帅,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自台湾事后(指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使戊戌变法不被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2)指出材料二、三所反映的维新派对待农民起义和帝国主义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局限性。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战场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移的态度”。

材料二、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

——以上材料均摘自《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后期参战?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不堪一击,在短短的六个星期内就宣告投降,其主要原因包括

①法国政府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缺乏同德国侵略者开展的思想和军事准备

②坚持消极防御战略,对德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

③在飞机、坦克等现代化武器的生产方面落后于德国

④综合国力不如德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