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管仲在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时就曾极力推行鼓励人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管仲在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时就曾极力推行鼓励人口增加的政策,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国语.齐语》),驱使男女早婚早育。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是最早详细论述人口问题的思想家。他主张,缺少人口耕种的土地,只是一种得不到收获的“虚地”,要生产处足够的衣食必须用“力”(劳动),而“力”则来自劳动人口,所以,贤明的统治者应当使国家富,人口多,“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

——摘编自(《墨子.节葬下》)

材料二

1798年,英国人口理论学家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一书中指出:人口增长速度快于食物供应的增长速度,将会导致食物不足,引起贫困、恶习等出现。他主张采用道德抑制(晚婚、节育等)、积极抑制(贫困、战争等)来使人口减少到和生活资料相平衡。马尔萨斯反对社会改革论,认为社会中的贫穷和罪恶并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而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只有保持财产私有制以及各人担负起养育自己孩子的责任,才能使人们自制,不至于生殖过多的子女。他竭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济贫法使不能独立维持家庭的人也将结婚生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欧洲轰动一时。

——摘编自《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与中国人口问题》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苏联由于残酷的战争导致大量人口死亡,为了恢复经济,苏联采取了奖励多生多育的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照搬苏联的人口理论和人口政策,在政策和舆论上主张学习苏联奖励多生育的做法,对多生孩子进行鼓励,并在1959年批判了主张控制人口的学者马寅初,到1970年,我国的生育政策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到1978年中国人口达到9.63亿。

1982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要求生育两胎的,经过审批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中央将计划生育做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同时,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摘编自网络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和墨翟为代表的春秋战国时期人口问题观点以及马尔萨斯所代表的近代欧洲社会关于人口问题观点各自产生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三,归纳新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趋势,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政策制定的认识。

 

(1)墨翟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实行以农立国,农业的发展依赖于劳动力的增加;诸侯国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需要大量的税源和兵源,迫切需要增加人口;春秋战国时期,受先秦诸子人口思想影响,以及宗法观念和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 马尔萨斯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圈地运动导致农民破产,流入城市,造成人口相对过剩;工厂制度的建立和机器的广泛使用,小生产者破产和工人失业;贫富分化导致阶级矛盾的加剧;社会改革理论的兴起;英国济贫法的颁布。 (2)演变趋势:从奖励多生多育到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再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照搬苏联的人口理论和人口政策;改革开放时期,为了减轻人口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迅速摆脱贫穷,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了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认识:人口政策的制定应随时代和国情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制定人口政策要有前瞻性;要有社会福利保障等相应的配套机制。 【解析】(1)注意历史背景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墨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马尔萨斯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从工业革命的发展、圈地运动和工厂制度的影响、阶级矛盾的尖锐、英国济贫法的颁布等角度进行分析。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的二、三、四段材料很容易得出演变趋势即从奖励多生多育到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再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战结束后,苏联由于残酷的战争导致大量人口死亡,为了恢复经济,苏联采取了奖励多生多育的政策。”得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照搬苏联的人口理论和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与改革开放时期,为了减轻人口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迅速摆脱贫穷有关;根据材料“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归纳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因。第三小问认识,主要从国情、政策的前瞻性和配套机制等角度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和英国等国在二战中通过谈判协调,建立国际组织来确定了多方在战后世界金融关系中的地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这样评价:“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超出从中的收益。”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A. 有利于国际合作和稳定经济秩序    B. 是美国单方面强加于世界的

C. 是美苏意识形态斗争和冷战的产物    D. 实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意图

 

查看答案

下表为苏联在七五计划和“十一·五”计划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对其变化解正确的是

A. 形成了重型化国民经济结构    B. 赫鲁晓夫改革成效显著

C. 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经济发展    D. 苏联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1805年,美国机器纺纱的纱锭只有4500枚,到1825年就增至80万枚。美国在开发初期,十分重视铁路建设。在1850年,国内铁路已经达到15000公里,在当时世界上位居第一。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民族独立的实现    B. 工业革命的推动

C. 自由主义的促进    D. 代议制民主的建立

 

查看答案

古希腊的伊壁鸿鲁提出:每个人在追求享受的时候,都应该不做破坏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事情;国家的目的是保障公民过幸福的生活。其主张体现了

A. 公民民主的观点    B. 社会契约的思想

C. 追求个性的理念    D. 自然权利学说

 

查看答案

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经费由80万元增为546万元,增订的书刊中有资本主义国家期刊2000种。成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搜集、研究并传播国内外科学发展的情况与最新成就。科学院的每位导师带研究生从5个增加到10个。这反映了当时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    B. 中国科技已经全面领先世界

C. 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 中国科学院已成科研的领导机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