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某学者为此绘制了如下结构图(见下图)。对此解读...

“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某学者为此绘制了如下结构图(见下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官僚政治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

B. 地主经济是古代唯一的经济形态

C. 儒家思想影响了宗法观念的产生

D. 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官僚政治”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地主经济”是古代经济形态的一种,排除B项;宗法观念早于儒家思想产生,排除C项;材料强调“家国同构”“家谱”“祠堂”,可见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故D项正确。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词“家国同构”“家谱”“祠堂”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选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查看答案

【选修: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些公民,不论全体公民中的多数或少数团结在一起,被某种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驱使,反对其他公民的权利,或者反对社会的永久和集体的利益,造成多数人的暴政。苏格拉底就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作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

——摘自付百平《论雅典民主法制的局限性》

材料二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四章半人半神和花花公子们的集会:1787年5月。……第五章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之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三章总统制的迷局:7月17日~26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引自【美国】戴维•O•斯图沃特《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

材料三学者马克垚认为:“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造成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制度缺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十章、第十九章中目录内容的核心含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是如何警惕“专制政治”的?

(4)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原则,若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就某一法案出现严重分歧,他们将如何依照宪法行使权利?

 

查看答案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件发生。学者会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或(转折年代)该著作以选手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的在这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中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经分得若干土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的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的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封建社会里,在郡县制之下的臣子,就像给企业打零工的普通工人;而在分封制之下的臣子,就像拥有企业股份的员工。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缺点来论述上述观点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长期以来,传统中国是专制国家这个说法作为不证自明的论断被大多数人接受。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侯旭东在其文章《中国古代专制主义说的知识考古》中对“专制”说的产生、传播过程进行了考察,重新思考自近代以来流行中国的“专制”说。

材料长时间以来,我们都认为中国自秦代以来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这是中学教科书就已形成的“常识”。这个“常识”清末就开始在国内传播,初步形成于民国时期。1904-1906年分三册出版的夏曾佑著《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涉及秦以后的很多问题,都使用了“专制”或“专制政体”的说法。此后,不少历史教科书都有类似的表述。新旧历史学家、社会史家已公认秦代是中国专制政体发轫的朝代。而由秦以后,直到现代化开始的清代,其间经历二千余年的长期岁月,除了极少数的场合外,中国的政治形态并没有了不起的变更,换言之,即一直是受着专制政体—官僚政治的支配。说是“公认”一点也不错。当时唯一持不同看法,且站出来唱反调的是钱穆,认为称中国传统政治为“专制”是“自鄙”,在他看来,中国的政权属于“信托政权”,后来还提出其他不同的说法,如“士人政府”,甚至“民主政体”等,不过,钱穆的说法一出,就遭到来自不同阵营的萧公权、胡绳的批驳。

“专制政体”(despotism)概念是西方政治学上一个对政体进行分类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这个概念为近代中国推翻清朝的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现在之所以要回过头去进行“知识考古”,挖一挖这个概念生产、传播的过程,是因为这个概念以及秦代以来是专制政体的论断已经成为学界研究不证自明的前提,也是广大国民评判历史的一把不言而喻的重要标尺。这是它带来的最大危害。

有一故事,略可见“专制说”的影响,也可说是危害。钱穆《师友杂忆》中回忆说:上个世纪30年代初,他在北大历史学系教书,想开设中国政治制度史,系主任不同意,“大意谓中国秦以下政治,只是君主专制。今改民国,以前政治制度可勿再究”,钱穆反复争取,才获准开设。

发现其中问题多多,最关键的是当时接受这一论断时,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进行思考与研究,出于革命的需要,如获至宝,当作公理而接受下来的,而在西方这一说法的产生,也不是什么经过认真研究后得到的结论。是先有结论,后找材料,论证的程序上存在问题。

(节选自腾讯网2016年5月30日《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国家吗》)

请回答:

分析了“专制”概念与论断的来龙去脉后,对此,你觉得我们应该秉承什么态度去看待“专制”这个论断?如何理解从西方的角度看中国知识分子接受“专制”说是一种“自我东方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