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冷战结束后,对于当今世界格局的类型,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冷战结束后,对于当今世界格局的类型,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2009年2月,在第45届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拜登承诺将同布什政府的单边政策决裂。美国意图建立由它主导的单极世界,坚持推行实力强权政策,为了谋求霸权,不惜毁弃和践踏国际条约和协议,把自己凌驾于联合国之上,无视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其形象和声望下降。作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金融机构遭受重创,世界看清了美国是如何将风险转移到国外,如何兵不血刃地掠夺享用了全世界的资源,然后不负责任地把经济危机推向别人的,这使得美国的国际信誉、美国制度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近年来,一批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张国清《试论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

请回答:

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与当今世界格局”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本题是论文撰写,考查学生的全面的综合的能力。解题的第一步是要根据材料提出核心观点。由“美国意图建立由它主导的单极世界,坚持推行实力强权政策,为了谋求霸权,不惜毁弃和践踏国际条约和协议,把自己凌驾于联合国之上”可以看出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由“这使得美国的国际信誉、美国制度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近年来,一批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概括出意图难以实现,多极化趋势加强。第二步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围绕观点进行论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点 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但意图难以实现,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 论据   ①美国推行强权政策或霸权主义政策(凌驾于联合国之上,无视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等) ②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如主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 ③采取意识形态或文化渗透   ①美国形象和影响力下降。 ②当今世界为“一超多强”,多个力量中心崛起(俄国振兴、欧洲结盟、日本谋求入常、中国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 论证 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第一.根据材料 “美国意图建立由它主导的单极世界,坚持推行实力强权政策,为了谋求霸权,不惜毁弃和践踏国际条约和协议,把自己凌驾于联合国之上” “这使得美国的国际信誉、美国制度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近年来,一批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所学知识可以概括观点为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但意图难以实现,多极化趋势加强。第二.根据观点运用所学知识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原因和美国难以主宰世界的原因(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美国意图建立由它主导的单极世界,坚持推行实力强权政策,为了谋求霸权,不惜毁弃和践踏国际条约和协议,把自己凌驾于联合国之上” “这使得美国的国际信誉、美国制度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近年来,一批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重要力量。”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一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材料三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材料四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中知识阶层又产生了怎样新的国家观念。

(2)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孙中山是如何阐述民族主义的。

(3)据材料四分析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并理解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指出近代中国家国观念演变发展的两条主线及其思想原动力。

 

查看答案

“两个挂钩一个固定”的积极效果是,有利于世界市场的稳定有序。但美元的核心地位使各国在国际贸易中都使用美元作为结算手段,各国货币储备也都选择美元。这势必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增多。这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国币值的稳定坚挺,这就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此材料反映了

A. 二战后的金融体系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B. 一国的货币很难长期承担国际货币的作用

C. 通过“两个挂钩”体系世界经济得到了恢复

D. 战后形成的金融体系直接导致美国贸易逆差

 

查看答案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

B.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

C.反对私有制,推崇公有制

D.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

 

查看答案

1932年12月27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决议,在全国实行身份证制度,惟独不给农民发身份证,理由是:“防止广大农业居民在国内各地不受控制的移动”。这一做法

A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增长

B.保证了工业化顺利进行

C.巩固了苏联的工农联盟

D.维持了工农业均衡发展

 

查看答案

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

A. 民主机构相互制约    B. 公民集体广泛参政

C. 决策程序力求完善    D. 公民权利日渐扩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