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A. 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 B. 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
C. 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 D. 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
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或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
A. 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B.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C. 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D. 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
A. 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 B. 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
C. 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 D. 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
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时他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 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 B. 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
C. 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D. 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
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决定在1960年底1.29亿城镇人口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同时决定1961年至1962年,城镇粮食销量争取压缩到480至490亿斤,比上年度减少30至40亿斤。这些政策的实施在当时
A. 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 B. 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C. 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D. 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基本建设项目开工12694个,建成455个。1956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到。745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477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到800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500多个。据此推知
A. 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 B. 建国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C. 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 D. 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