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这表明 ( )
A. 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 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 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 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 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B. 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C. 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 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 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 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 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 宗法制的终结 B. 察举制的完善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