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 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C 【解析】周幽王为博得爱妃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表明幽王荒淫无道,A正确;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悉至,体现了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要承担的服从命令随从作战的义务,BD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无法反映“诸侯势力强大”, 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名师点睛】 解题关键是清楚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关于分封制的分封对象、主要诸侯国、分封内容、诸侯义务和分封制的意义都是常考点,必须牢记,本题如果掌握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问题便迎刃而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周代的宗法制中,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A. 家族等级关系    B. 政治隶属关系

C. 单一的血缘关系    D.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 己亥年

B. 庚子年

C. 辛丑年

D. 壬寅年

 

查看答案

材料一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1933年9月23日)

材料二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整个中国国家的问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系,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间,总统(蒋介石)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

一一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

材料四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陈地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抗日战略的异同。

 

查看答案

材料一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

材料二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结合材料一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二中两段材料相比有哪些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

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

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