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 结论 |
A |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
B |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1万增加到20万 | 19世纪中期,英国的圈地运动发展迅速 |
C |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D |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
A. A B. B C. C D. D
下表是19世纪最后30年英、德、美三国煤炭、钢铁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国家代号 | 1871年 | 1900年 | ||
煤炭 | 钢铁 | 煤炭 | 钢铁 | |
① | 117.0 | 6.7 | 225.0 | 13.9 |
② | 37.9 | 1.75 | 149.8 | 15.1 |
③ | 41.9 | 1.77 | 240.8 | 24.0 |
A. 美国、英国、德国 B. 德国、美国、英国
C. 英国、德国、美国 D. 英国、美国、德国
“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
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下表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是研究世界历史的一些信息,对该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时间 | 地区 | 作者 | 书籍 | 记载的地理范围 |
15世纪末到 16世纪早期 | 威尼斯 | 撒贝里克 | 《恩耐阿德》 | 把世界历史描述为一个世俗的世界 |
18世纪 | 法国 | 伏尔泰 | 《风教通义》 | 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 |
19世纪 | 德国 | 朗克 | 《世界历史》 | 以拉丁日耳曼民族为主题 |
鸦片战争前后 | 清朝 | 林则徐 魏源 | 《四洲志》、 《海国图志》 | 介绍了世界五大洲地区的历史地理情况 |
A. 是工业革命在史学上的反映 B. 体现了法西斯日耳曼民族优越论
C. 研究历史视野从孤立分散走向联系整体 D. 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 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 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 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1500—1800年的近代早期时代,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商业贸易、生物学以及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新全球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
B.商业贸易使世界各地差距缩小
C.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D.文化交流促使各地价值观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