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
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在“文革”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摘编自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并指出唐朝对外开放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税收显示,曾经占联邦税收总额30%的公司,现在只贡献了12%。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B. 受到第三产业的影响
C.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D. 受新经济发展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苏联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分成“进步的”和“反动的”,意图分裂不结盟运动。70年代后期,又声称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朋友和战友”。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不结盟运动国际影响的增强 B. 美苏争霸中苏联居于劣势
C. 美国与不结盟运动联系密切 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是缘于
A. “光荣革命”的胜利
B. 议会改革的实行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内阁制度的确立
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有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
A. 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B. 注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的特点
C.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 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1950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6%,到1954年上升到80.55%。对这一变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 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对华封锁加剧
B. 中国优先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C. 苏联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
D.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