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
A. 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 B. 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
C. 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D. 在建国初期发挥过作用
王守仁认为,人生追求自由,从吾所好,应该听从真己即心、性或良知之所好,而不应该听从躯壳即口耳眼鼻的己之所好。这才是君子所具有的处世态度。这种认识
A. 反对开展实践活动 B. 有助于良好习性的养成
C. 教导人们节衣缩食 D. 否定直观感受的合理性
宋代开封府官员赵孚上奏,认为庄宅买卖中屡屡出现诉讼纠纷缘由在于“衷私妄写文契”,建议朝廷下令“集庄宅行人,众定割移,典卖文契各一本,立为榜样。违者论如法”。该建议得到宋太宗的批准。宋徽宗崇宁三年干脆下令“印卖田宅契书,并从官司印卖”。这表明宋代
A. 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B. 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
C. 力图对物业交易进行国家干预 D. 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
下面是陕西绥德出土的东汉农耕画像石的拓片。根据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发展 B. 农业生产力发生革命性变化
C. 耕作技术的发展趋于停滞 D. 租佃土地耕作现象较为普遍
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此现象说明
A. 王公数量大幅减少 B. 诸侯权力受到威胁
C. 宗法制度日趋衰落 D. 官僚政治完全确立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仲景,生于公元150年的东汉时代,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张仲景最感兴趣的书,是医书,最大的愿望,是做个好医生。按照很多史料的说法,他在家中的藏书中,读到了“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做医生的愿望从此开始萌芽。他所生活的南阳郡,东汉时期是伤寒瘟疫的重灾区,自己家族中有十分之七的人,都死于这种叫伤寒的病,从小到大,耳闻目睹了这种疾病带来的灾难,也因此萌生了战胜这种灾难的愿望。
后来,张仲景成了长沙太守。作为太守,张仲景在衙门口熬好药汤,义务分发给老百姓。公元3世纪后,张仲景开始撰写自己医学生涯里最重要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是第一部真正找到攻克伤寒疾病方法的书。在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时代,伤寒是一种意味着死亡的不治之症,在欧洲它有一个更恐怖的名字——黑死病,中世纪末期,整个西欧四分之三的人口死于黑死病,欧洲最早治疗黑死病的方法,就是通过到过中国的阿拉伯人翻译过来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欧洲学者李约瑟曾赞叹说:“他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
——摘编自张嵌《张仲景:欧洲人最景仰的中国医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仲景钟情医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的医学贡献并加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