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朝学者陈作霖《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西...

清朝学者陈作霖《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西南隅,开机之家,总会计处谓之账房。机户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验货)。小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锻匹,再售与绸缎业。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材料说明

A. 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    B. 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

C.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D.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A 【解析】依据题中“小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锻匹,再售与绸缎业。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可知在当时南京的丝织业中,有帐房、小户、染坊、绸缎业等行业,社会分工非常细致,故A项正确。B、C两项在题文中没有提及。本题中没有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因此D项 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热    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查看答案

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

A. 《二京赋》    B. 《将进酒》    C. 《雨霖铃》    D. 《窦娥冤》

 

查看答案

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    B.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C.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 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

 

查看答案

北宋学者指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自知统系来处,……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该观点认为

①宗法制度经久未衰、历代沿用

②家谱能够凝聚人心、维系宗族

③家族观念产生动摇、危害深远

④宗法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相同之处?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