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 颁布“解负令”
B.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 创立“四百人会议”
D. 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竞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A. 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 B.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 自然灾害的威胁 D. 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华盛顿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还是卓越的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独立宣言》发表后,华盛顿立即派遣大陆会议代表秘密前往法国寻求财政和军事援助,取得了大量的贷款和价值达600万英镑以上的武器,并运回美国,对大陆军在萨拉托加的胜利和转变战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778年美国同法国在巴黎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和反英军事同盟条约。此后不久,法国即派出陆海军开赴北美与美国并肩作战。
——方庆连《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我国独处一方,远离它国,为什么要摒弃这种特殊环境带来的优越条件呢?为什么要放弃我们自己的立场而站在外国的立场上去呢?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命运同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交织一起,以致把我们的和平与繁荣,陷入欧洲的野心、竞争、利益关系、古怪念头,或反复无常的罗马之中呢?
——华盛顿《告别辞》
材料三华盛顿作为开国领导人并没有自己什么独特的外交观念……他并不是根据机敏的计算,而是由于机智的领导以及在欧洲出现的新问题的时候从综合他的主要顾问们的不同的看法中做出的正确的判断。
——比尔斯《美国外交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华盛顿的外交活动及作用。这体现了他的外交策略是什么?
材料二中华盛顿的外交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其目的和地位。
上述材料体现了华盛顿哪些治理国家的智慧?
商鞅法律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保证变法得以全面贯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故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故夫知者而后能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知;贤者而后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知。……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废俗而为之法。
——《商君书》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商鞅进步的法律观还表现在充分发挥的广泛社会功能,不断扩充法律内容,扩大法律调整的范围,将秦国社会生活全面纳入法制轨道,使社会成为有组织有序、结构严整的有机整体。
——刘树林《商鞅变法的历史启示》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法律观。
材料二中商鞅是如何推动法制实施的?概括其效果。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认识商鞅法律观的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00年,英国、法国、荷兰和奥地利等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其实这是一场诸列强借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进行的领土和殖民地的大掠夺。结果,1713年英国与西班牙签订了《乌得勒支条约》条约规定: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并获得在西属殖民地贩卖非洲奴隶的特权,为期30年。之后,英国的黑奴贸易进入高潮时期,独霸一个世纪之久,成为黑奴贸易的罪魁。
——摘编自陈紫华《英国的黑奴贸易》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认识到,把非洲人留在非洲进行奴役,既无风险,又可得到远远超过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利润。因此,资本家渐渐地对奴隶贸易失去兴趣。19世纪初,英国殖民地欧文考查东非后,竭力主张废除奴隶贸易,就地利用当地资源,他说:“这些新的资源将为我国的企业和工业开放。”
——葛会伟《试论英国黑人奴隶贸易的状况和废除》
材料三一小群改革者大力从事废奴运动。1787年,他们在英国成立了废除奴隶贸易协会。……1807年通过的一项法令标志着废奴主义者的首次成功,它规定英国船只不得参与奴隶贸易,并禁止向英国殖民地运送奴隶。……英国政府进而说服欧洲其它国家以它为榜样,允许英国军舰捕捉别国国旗的贩奴船。有一个时期,英国动用了海军四分之一的力量,即56艘船只,9000名水兵,在非洲、古巴和巴西沿海巡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乌得勒支条约》的签订为英国发展带来了哪些利益?指出西欧各国冲突的实质。
(2)材料二中英国对待黑奴贸易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述英国废除黑奴贸易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哪些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英国黑奴贸易政策的变化。
新中国外交秉承“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外交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为了促进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便利两国人民互相朝圣和往来起见,双方同意基于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缔结本协定。
——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十三国时提出)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时候,严格遵守以下原则(节选):第二,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又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第四,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1964年《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
材料三从“上海精神”到“丝绸之路精神”,中国的主张一脉相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我们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
——2013年《记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举措为例,论证“新中国走一条义利兼顾的外交道路”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