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以...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以旧军队为基础自发组建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它的领导人物大多数都是一些旧军官,部队成分比较复杂,有的组织纪律不严,往往抗敌不足,扰民有余。义勇军人数最多时曾达三十余万,活动几遍于东北全境。但为时仅年余,先后失败。尽管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和不援助的政策,东北义勇军在装备、训练各方面相形见拙的情势之下,仍然不顾一切,以血肉之躯与敌人相拼,这种爱国精神,是永远值得敬佩的

——郝银侠《东北抗日义勇军失败之原因分析》

材料二东北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它开始最早,坚持的时间最长,进行的斗争极端艰苦卓绝,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正气歌,为中国抗日战争、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与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马沈《论东北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抗日义勇军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明确具体的政治纲领;义勇军成份复杂又严重脱离群众(或领导人多为旧军官,且多扰民);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王明“左倾”路线主导下中共中央执行“关门主义”政策;装备、训练等方面不足。 东北抗战促进了东北人民的觉醒,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消灭了大量日军有生力量,延缓了日军占领东北的进程;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为全民族抗战竖起了光辉旗帜,是中国14年抗战的起点;为中国抗日战争、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和东北军民抗日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可以归纳出东北义勇军失败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以旧军队为基础自发组建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它的领导人物大多数都是一些旧军官,部队成分比较复杂,有的组织纪律不严,往往抗敌不足,扰民有余。”说明了东北抗日义勇军成立的原因,点明了其属于各种抗日势力的联盟,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明确的政治纲领,以及组织上存在纪律涣散,经常扰民,不能深入群众的问题;“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和不援助的政策,东北义勇军在装备、训练各方面相形见拙的情势”说明了当时的国民政府执行的不抵抗政策和装备训练上的差距也是造成东北义勇军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1931年王明掌权,党内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中共也不能给予东北抗日义勇军帮助,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从东北抗战在打击日军势力,激发人民爱国心,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反映出爱国主义精神,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个方面作答。 解决本题的几个关键:1.审设问,明确设问“东北抗日义勇军失败的原因”、“东北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2.阅读材料和提出关键信息,如材料的关键信息“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和不援助的政策,东北义勇军在装备、训练各方面相形见拙的情势”等;3.联系所学知识,准确运用材料和课本语言;4.组织答案,按设问要标明答题项“原因”“地位”等,做到分点作答,语言表述准确。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这属于备考重点。东北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从2017年1月10日起,在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抗战”说,“十四年抗战”凸显了抗日战争的民族性、长久性、完整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

在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法定医疗保险、私人保险以及法定护理保险组成。法定医疗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其覆盖面达全国人口的90%以上。1925年,私人医疗保险开始迅速发展,主要投保对象是没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群。同时,德国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竞争”的理念,这样患者就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据统计,德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2.7岁,女性为79.0岁。但是,社会福利立法却对长时间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岁数比较大的群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增加他们转为法定医疗保险的难度。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表现出对互助原则的损害。

——摘编自陈成武《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探索》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世纪前期,英国贵族地主、乡绅们不满足于固定地租的收入,纷纷用强制手段不断圈占土地,进而把农民从传统的份地上驱赶出去,然后把土地集中起来,圈围成牧场。由于农业改良,1760—1815年英国农业产量增长了50%。在耕作中开始使用人造肥料和播种机,大规模地实施土壤改良、土地轮种、农田基本建设、农具改良、播种机代替人工撒播等措施。

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认为: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中说:世界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上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说英国圈地运动“实现了把贵族从传统的从业中解放,农民从土地上解放

——摘编自《社会转型时期中西封建土地制度状况及影响比较》等

评材料中关于英国圈地运动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观点展开评论,或提出其他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孝经》开宗明义地说:“夫孝,德之本也。”从周代至春秋,孝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尊祖敬宗,另外还包含生育子女、传宗接代。春秋至战国之际,经过儒家的阐释发挥,“善事父母”最终成为“孝”的核心内容。孔子把孝的含义归纳为三:一是无违;二是能养;三是有敬。曾子绝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使之成为政治原则。而到了汉代,封建统治者则从实践上使其政治化,孝由此成为“以孝治天下”的工具。“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将本来规范血缘家庭的伦理范畴变成国家的政治哲学,严重地扭曲了孝的本义。在封建社会后期,竟得出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残酷结论,其精神实质已经背离了传统儒家的孝道原则。

——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

材料二要使现代人其正从感情上接受孝现念,就必须让孝德回归到家庭伦理的地位,仅仅作为—种子女对父母的爱,消解其在社会生活领城和政治领域中的影响。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生法已退为多层面生活之一,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孝德的修养亦非个体道德生活中的核心与全部。在当代,孝德与其他德目应该是并列的,共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今天,对父母的孝敬应该从现实出发,主要是重感情,重赡养,不应该追求繁琐的礼仪和不近人情的形式。尽管今天的孝行还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但是决不应该拘泥于规范,而应该以使父母安乐幸福和尊重老人的意愿为原则。

——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孝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社会孝德变化的原因,并筒要说明当今社会弘扬孝徳的意义。

 

查看答案

1933-1939年美国联邦资金在全美各地区的分配中,美国西部17个州获得的资金在各州中名列前茅。有人认为“在促进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经济发展中,公共资金正在取代私人资本,使一些西部人关注点从华尔街转向了华盛顿”。这说明了罗斯福政府

A. 扩大了在西部的影响力    B. 把西部开发作为新政的核心

C. 推动了西部的经济转型    D. 打击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扩张

 

查看答案

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A. 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    B. 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C. 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 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