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
A. 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 B. 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
C. 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D. 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
据美国人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年)》一书介绍,斯大林曾说,“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这表明当时苏联
A. 放弃了意识形态的纷争 B. 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C. 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D. 首创了国际合作机制
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过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中共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
A. 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 D. 接受共产国际指导
花鼓戏原是在农村流动演出的民间戏曲,妇女以“土话”说唱,内容多是男女私情故事。某一时期,花鼓戏在一个城市风行,“观者千百人,一日数处”,引起卫道之士非议,江苏地方首长下令查禁。不过,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在租界区,不仅旧戏馆未能禁绝,甚至还开了不少新戏馆。报纸报导许多妇女随意进入茶馆、酒肆、戏园等,“座上客常满,红粉居多。”上述资料反映了
A. 唐朝时期长安贵族的生活
B. 南宋时期临安官僚的生活
C. 明清扬州徽商的生活
D. 近代上海的市民生活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A.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B. 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C.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定 D.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大萧条下,西方国家通过征收关税、制定进口限额等措施,希望使经济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二战结束时,西方国家建立关贸总协定,希望各国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额,削弱贸易壁垒。这一变化
A. 是应对关税壁垒加重经济困境的产物 B. 是应对法西斯主义威胁各国安全的结果
C. 说明国际关系决定各国经济政策调整 D. 说明自由放任主义取代了经济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