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流行词汇

 

 

 

 

1840—1912年

师夷长技

洋布

洋火

兴民权

革命……

1912—1949年

共和约法

民主科学

实业救国

她……

 

1949—1978年

列宁装

三大改造

人民代表

粮票……

 

1978年以后

专业户

乡镇企业

村民委员会

股票

互联网……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答案: 示例一: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 行思潮。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 共和、约法、民主成为流行词汇。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科学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 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 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村民委员会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二: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 辛亥革命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 1978年改革开放,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户、乡镇企业成为流行词汇。 1992年,十四大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三: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 辛亥革命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提倡新道德,主张男女平等,创造出新词“她”,民主与科学成为流行词汇。“她”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向苏联学习,社会上列宁装流行。改革开放后,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成为流行词汇。 【解析】评分说明:   要求 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用四个阶段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 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 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所举史实与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评分细则 观点明确2分 论据符合论题每个阶段论述2分(能正确表述词汇史实和论述各1分) 小结2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并归纳材料信息,提炼出明确观点,并加以论证的能力。(1)示例一分析了材料中流行词汇,并找出了与政治相关的“兴民权、革命、共和、约法、人民代表、村民委员会”等词汇,从政治民主化角度提炼出“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的观点,结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委员会的相关知识论证了这个观点。(2)示例二分析了材料中流行词汇,并找出了与社会经济相关的“洋布、洋火、实业救国、三大改造、乡镇企业、股票、互联网”等词汇,并从社会经济角度提炼出“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的观点,结合鸦片战争时期的西方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大改造、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相关知识论证了观点。(3)示例三分析了材料中的流行词汇并找出了与外来文化相关的“兴民权、民主、共和、她、列宁装、互联网”等词汇,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提炼出“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的观点,结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论证了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英国这场大变动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这场冲突后来演变成一场公开的内战,内战中,国会获胜。英国国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代议制立宪政体——这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的最大的政治贡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认为,新制度结构运作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其运行其中的社会环境;一国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必须有现实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应该的东西必须与可行性结合才能变为现实;良好的制度不见得就可以成为现实的制度,因为理论上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现实的社会支持率,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制度的。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的英国革命”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英国是如何建立与完善“代议制立宪政体”的?

(3)指出材料三的观点。结合20世纪初期中国的史实,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查看答案

交通工具往往也成为身分地位、权力和财富的表征。南宋以来,官员开始坐轿子,以示其身分的尊贵。从某一时期起,先是有举人坐轿子,后来连监生乃至秀才也都坐轿子,因为他们都是士大夫或富贵人家的子弟,显示他们资产丰厚。这种风气反映了

A. 元朝时期,安定已久,商品经济发达

B. 明代初期,动乱之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C. 明代中期,安定已久,商品经济发达

D. 清代初期,动乱之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查看答案

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这表明当时英国

A. 国王依然掌握实权    B. 下院成为权力中心

C. 资产阶级主导政权    D. 形成三权分立机制

 

查看答案

《大公报》将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中苏定约,结为盟好并列为国家的喜事。这反映出

A. 中国人民渴求实现国内和平

B. 毛泽东赴渝庆祝抗战的胜利

C. 苏联援助成为抗战胜利要因

D. 新中国初期民众赞同中苏结盟

 

查看答案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

A. 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    B. 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

C. 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D. 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