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

他针对当时一方面国库粮食不充足,另一方面地方出现抛耕、荒耕的现实状况,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时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他说:“流移者给以官庄(官田),匮乏者贷以官牛,陂塘沟洫修以官帑(公款),则民财裕而力垦者多矣。”并下令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励垦荒者的积极性。

——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康熙改革在注重社会平衡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改革的积极影响。

 

(1)措施: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延长农民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政府财政资助;保证开荒者的土地所有权。 (2)影响:清初改革,打击了明中室,使农民有了自己的田地,不再成为“流民”,有利于社会稳定,赢得了民心,缓和矛盾,巩固统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经济恢复;农民积极缴纳赋税,使清政府的国库日益充实起来,财政收入增加,提高综合国力。 【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可概括出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从“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 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可概括出延长农民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从“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可概括出政府财政资助;从“并下令调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励垦荒者的积极性”,可概括出保证开荒者的土地所有权。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清初康熙帝鼓励农民垦荒的改革措施,分别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对国家和农民的积极影响,清初改革,打击了明中室,使农民有了自己的田地,不再成为“流民”,有利于社会稳定,赢得了民心,缓和矛盾,巩固统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经济恢复;农民积极缴纳赋税,使清政府的国库日益充实起来,财政收入增加,提高综合国力。。 考点: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熙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流行词汇

 

 

 

 

1840—1912年

师夷长技

洋布

洋火

兴民权

革命……

1912—1949年

共和约法

民主科学

实业救国

她……

 

1949—1978年

列宁装

三大改造

人民代表

粮票……

 

1978年以后

专业户

乡镇企业

村民委员会

股票

互联网……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英国这场大变动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这场冲突后来演变成一场公开的内战,内战中,国会获胜。英国国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代议制立宪政体——这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的最大的政治贡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认为,新制度结构运作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其运行其中的社会环境;一国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必须有现实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应该的东西必须与可行性结合才能变为现实;良好的制度不见得就可以成为现实的制度,因为理论上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现实的社会支持率,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制度的。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的英国革命”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英国是如何建立与完善“代议制立宪政体”的?

(3)指出材料三的观点。结合20世纪初期中国的史实,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查看答案

交通工具往往也成为身分地位、权力和财富的表征。南宋以来,官员开始坐轿子,以示其身分的尊贵。从某一时期起,先是有举人坐轿子,后来连监生乃至秀才也都坐轿子,因为他们都是士大夫或富贵人家的子弟,显示他们资产丰厚。这种风气反映了

A. 元朝时期,安定已久,商品经济发达

B. 明代初期,动乱之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C. 明代中期,安定已久,商品经济发达

D. 清代初期,动乱之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查看答案

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这表明当时英国

A. 国王依然掌握实权    B. 下院成为权力中心

C. 资产阶级主导政权    D. 形成三权分立机制

 

查看答案

《大公报》将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中苏定约,结为盟好并列为国家的喜事。这反映出

A. 中国人民渴求实现国内和平

B. 毛泽东赴渝庆祝抗战的胜利

C. 苏联援助成为抗战胜利要因

D. 新中国初期民众赞同中苏结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