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7年列宁曾多次提出和放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9月6日列宁强调“尽一...

1917年列宁曾多次提出和放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9月6日列宁强调“尽一切可能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直到9月12日列宁提出“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可见

A. 十月革命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

B. 暴力革命始终是俄国的必然选择

C. 布尔什维克未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D. 列宁更倾向于革命的和平发展

 

D 【解析】据材料“列宁多次提出和放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可以得出列宁是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方针政策,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A错误;《四月提纲》明确提出以和平方式夺权,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表达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的方式,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根据材料关键词“尽一切可能”“应当”可得出列宁更倾向于革命的和平发展取向,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A. 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B. 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 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 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查看答案

19世纪70年代,法国农民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则曾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这反映了

A. 君主派已经完全放弃君主政体    B. 共和派与君主派达成妥协

C. 共和制度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D. 共和派与君主派长期斗争

 

查看答案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能被称为“德国皇帝”,遭到帝国内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反对,威廉只得宣布为“德意志皇帝”。而俾斯麦从一开始就确认“皇帝在原则上不享受高于各国王的优先地位”。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内

A. 皇帝与宰相之间形成权力制衡关系

B. 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处于平等地位

C. 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形成有效制约

D. 政治架构考虑到长期分裂的历史因素

 

查看答案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当时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1票。此规定能够通过的主要原因是(  )

A. 普鲁士领导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B. 长期分离的德意志各邦不团结

C.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吞并各邦

D.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令各邦屈服

 

查看答案

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

A. 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

B. 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

C. 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D. 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