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把“普通人头脑中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内心真实”按着顺序记录下来。这种主张
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追寻 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
C.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反映了文学多元化格局下的融合
西方近代某种文学流派,其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常常以强烈的对比色彩来强化和突现主观倾向,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常常会改变甚至是变形的意象、人物或环境。导致这一流派出现的因素是
A. 启蒙运动的影响 B. 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 工业革命的完成 D.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19世纪中期,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能放心使用复杂的机械,因为他们知道,用电报告知所损坏的机械上任何部件的号码,便可很快获得新的部件并自己完成更换。这主要得益于
A. 新信息技术的出现 B. 新交通工具的发明
C. 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D. 标准化生产的形成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 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 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C. 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 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欧美科学家信仰基督教的案例为数不少。这表明
A. 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彻底性 B. 基督教教义蕴含着理性精神
C. 科学伦理离不开上帝指引 D. 基督教会推行宗教宽容政策
牛顿经典力学确立后,人们开始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就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这反映出牛顿力学
A. 推动了自然界各领域进步
B. 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C. 推动了浪漫主义的兴起
D. 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