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7月14日英国《泰晤士报》登过这样一段话,“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力,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时有这样大的变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英国要维护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利益 B. 英国联合法国对付其劲敌德国
C. 英国旨在维护其殖民霸主地位 D. 英德矛盾是世界主要矛盾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主要是为了
A. 保护商业贸易 B. 拓展殖民地
C. 传播天主教 D. 掠夺工业原料
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材料主要反映了
A.荷兰发达的航运业 B.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 D.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该论断表达的主旨是
A. 新的大陆对人们充满诱惑 B. 世界逐渐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
C. 世界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 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联系加强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
A.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了海外市场开拓
B.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
C. 避免受到外界影响,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D. 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