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这体现了
A. 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 B. 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
C. 政权变更引发民族认同 D. 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迁
史载,明代江南地区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据此可知,明代江南地区
A. 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 B. 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
C. 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 D. 农作物的品种显著增加
隋、唐时代的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如682年关中地区饥荒,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这种现象
A.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B. 促使政府加强黄河下游管理
C. 推动政治中心东移 D. 表明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
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B. 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C. 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 D. 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
A. 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B. 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
C. 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D. 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7年开始,美英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德国经济恢复,并宣称即使法国反对,它们也要干下去。1949年到1950年初,当法国谋求继续控制德国的萨尔地区时,西德出现了强烈的抗议浪潮,法德关系陷入危机。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法国舆论认为北约包含着西德重新武装,就如鸡蛋中包含着胚胎一样。
1950年法国外交官莫内告诉外长舒曼:“和平只能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1919年我们缺少和平,是因为我们实行歧视他人的高人一等的政策。我们目前正在犯同样的错误。在德国问题上,应考虑把鲁尔的煤钢资源置于欧洲权力机构领导和管理之下,欧洲各国都把一部分主权交给一种‘中央联盟’似的机构,以建立巨大的欧洲市场和阻止民族主义势力重新抬头。”按照这样的思路,莫内在1950年4月份同他的助手起草了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议。1951年4月,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对德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法国外交官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