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26年,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市联席会议作出关于“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的决定,史称“二五”减租。1927年6月17,浙江省政府首先响应国民政府号召通过了减轻佃农租额25%的决议,同年11月,又公布了《本年佃农交租实施条例》,规定“正产物全收50%为最高租额,佃农依最高租额减25%交租”。1928年7月,省党政联席会议通过了《十七年佃农交租章程》及《佃业理事局暂行章程》来督促和落实减租政策。
有研究认为浙江的减租分大致分为四个时期。1927年为发动时期,因农民对于减租多未明了,主持减租机关亦未普遍设立,只有一部分县份实行减租;1928年为极盛时期,减租普遍推行,而佃业纠纷亦多;1929年至1931年为衰退时期,由于政府作出停止减租的决议,地主乘机活动,多方阻挠。“减租之推行乃日就衰落”;1932年以后为没落时期,“减租已不能切实执行”。由此可见,浙江的减租实行不久就停止了。
——摘编自《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5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浙江“二五”减租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浙江“二五”减租运动失败的原因
世界大国的兴衰更替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其崛起的原因和结局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留给后世的价值却是恒久的。
序号 | 国家 | 崛起的主要因素 |
1 | 葡萄牙、西班牙 |
|
2 | 荷兰 | 从渔夫到海上马车夫 |
3 | 英国 | 从国王到议会 |
4 | 法国 | 从人性到理性 |
5 | 美国 |
|
6 | 德国 | 从兽性到人性 |
7 | 中国 | 从计划到市场 |
(1)补充完成表格。
葡萄牙、西班牙:________________;美国: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提炼出恰当的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符合主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有为的“经世之学”是以托古改制为形式的,“是对儒家经典意义的延伸而非否定。西方的影响使他的经解绝对的非正统’,但绝不是‘非儒”’。这种既不抛弃传统又在器物层面上实行西化的要求决定了康有为不得不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来重新解释传统的儒家经典,以使传统的儒学适应现实的需要。……(康有为)在潜意识上无疑还是“蕴含着对西方近代文明深刻的疑忌,强烈的不满乃至发自内心的痛恶”。可以认为,康有为的思想反映了在“中国农业社会与西方工业社会的矛盾时代”,中国知识分子试图挽救“中国思想之没落”,并努力“种下新思想的种子”这样一种挽救民族危亡的举动的必然产物。
——摘编自郑军《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维新变法理论的构建》
材料二: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学理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恰恰是五四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当意识。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思想所体现的“时代矛盾”,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由此说明应如何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同一种历史运动,具有相同的方向性,都是由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不是由任何个人或国家靠理性设计出来的,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发形成的,因为科技和资本是一种比现代化和全球化更本质的存在。下列最符合题意的是
A. 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相互促进 B. 科技和资本是现代化和全球化核心因素
C. 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完全一致的 D. 科技革命是理代化和全球化有效催化剂
苏联市场上大多数商品,都是禁止或限制私人携带出口的,所以在海关出口目录上,详细规定各类消费品的出境携带种类和数量,但对进口奢侈品(香烟、酒、化妆品)进行补贴。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鼓励发展民用工业的结果 B. 工业化进程中畸形的经济结构
C. 苏联综合国力长期落后于欧美 D. 经济领域长期存在的冷战意识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规定:“国会遇到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这反映了美国
A. 联邦政府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B. 宪法修订具有法律依据
C. 州议会与国会权力均等 D. 国会内部存在权力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