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训灌输忠孝观念,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的引导宣传 B. 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
C. 自然经济的解体 D. 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 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
A.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B.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
A. 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汉代皇帝秘书处有六尚:尚衣、尚事、尚冠、尚席、尚浴、尚书;宰相秘书处有东曹、西曹、户曹、法曹、尉曹、兵曹、金曹、仓曹等十三曹。由此可见
A. 汉代中央官僚体制成熟 B. 秦汉以后皇权专制趋势
C. 相权已凌驾于皇权之上 D. 当时国家事权在宰相府
西周政府规定市场中禁止贩卖礼器和兵器;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等人去办,自己不能入市。以上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B. 限制贵族滥用私权
C. 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D. 防止扰乱社会治安
【历史一一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清官和清官文化的典型代表,他以为政清廉、执法公正为世人所敬仰。既在民间被人们呼为"包青天",又为后世的思想家、政治家所肯定。……包拯实际从政26年,任过很多官职,其中有较长时间是做监察官。因此,他对其所处时代的史治状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对于吏治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既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又将儒家德主刑辅的治国理论模式运用于自己的支治思想中,建构起德主刑辅的治国理论模式。而言志诗《书端州郡斋壁》所言"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则既是包拯一生为官处事的信条,又是其吏治思想的核心之所在。
摘编自萧伯符、汪庆红《包拯的吏治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包拯成为中国历史"清官文化"典型代表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包拯。